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概况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是教育部于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1981]37号)精神成立的,是在教育部领导下,贯彻落实两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古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国高校古籍工作的事业单位。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1985年5月摄于苏州)

古委会主要任务是:负责统筹、协调全国高校的古籍整理研究、保护利用、数字化及研究所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负责国家指拨的“高等院校古籍人才培养及整理研究专项基金”的分配和使用,并检查各有关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

委员会由教育部批准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单位的代表、古籍整理研究或人才培养方面的专家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中年学术骨干及教育部有关领导组成。周林(教育部原副部长)、安平秋(北京大学教授)先后担任主任委员。2022年,经教育部同意并批准,古委会调整了领导班子,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任主任委员,安平秋任荣誉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任常务副主任。2024年6月,葛兆光(复旦大学教授)、吴振武(吉林大学教授)、荣新江(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南京大学教授)被聘为古委会副主任。

秘书处是高校古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古委会日常工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古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和古籍保护利用中心。办公地点在北京大学,工作人员主要由北京大学教师兼任。秘书长为卢伟,副秘书长为顾永新、吴国武、王周谊、李云。

委员会下设两个业务工作小组,即科研项目专家评议小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小组。古委会直接联系的全国高校教学科研单位共26家,其中古籍研究所(中心)21家,古典文献专业5家,此外间接联系的各省市自治区高校研究机构有61家。古籍整理研究的项目规划及成果管理是古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已出版或部分出版的大项目及重要成果,比如《全宋文》等“九全一海”,《杜甫全集校注》等名家文集全集,《故训汇纂》等语言文字工具书,《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选刊》等海外汉籍整理丛书,《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等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等古文献教材等,许多成果获得了各种不同类别的奖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古文献及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是古委会的又一工作重点,本科生培养主要由5家古典文献专业承担;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由26家教学科研单位及各省市自治区所属高校有关研究机构承担。古委会设立“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奖励古文献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成绩优秀者,每两年评选一次。古委会系统培养出来的不同层次的古籍整理人才一般在高校、国家机关、图书文博系统、出版社以及其他文化教育部门工作。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第一次编委会(1986年5月摄于杭州柳莺宾馆)

古委会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支持或组织海内外古籍学术会议,与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合作举办研讨会;互派教授进行学术访问,并开展项目合作、出版研究成果多种,古委会主办学术刊物《中国典籍与文化》季刊(原名《古籍整理与研究》)和学术集刊《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并资助《文献》《国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古委会还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举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文史知识,得到听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