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8辑目录及摘要

文章摘要

王志平:郭店简《成之闻之》“君子贵诚之”章所引《君奭》浅析

【提要】郭店简《成之闻之》篇所引《尚书·君奭》与今本大不相同,有待继续深入钻研。本文把简本与今本相对比,并结合《君奭》的写作背景,对郭店简《成之闻之》篇“君子贵诚之”章所引《君奭》作了重新分析,认为“襄我二人,毋有合在言”当读为“曩我二人,毋有答谗言”。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简文与《君奭》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解读,并对郭店简《成之闻之》篇“君子贵诚之”章所引《君奭》以及《礼记·中庸》的关系等作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成之闻之 君奭 君子贵诚之 中庸


连劭名:帛书《黄帝》考述

【提要】帛书《黄帝》旧称“十大经”。全文分十五小节,各有章题,即《立命》《观》《五正》《果童》《正乱》《姓争》《雌雄节》《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顺道》《十大经》。全文无篇题,“十大经”是最后一节的章题。《立命》起始云“昔者黄宗”,此外还有六小节记黄帝与大臣的对话,因此定名为《黄帝》。文中内容广泛,涉及哲学、政治、军事等,是目前所见唯一系统阐述黄帝学派理论的著作,因此十分珍贵。

【关键词】道家黄老思想战国


郭伟涛:新见文津阁四库本《东观汉记》考论

【提要】清代四库馆臣辑录的《东观汉记》,在收入《四库全书》之外,还刊印为聚珍本,广泛流行。新近出版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东观汉记》,在卷次、文字和编排上与聚珍本等存在较大差异,且几乎每条佚文(卷二一、二二除外)都标注了文献来源。文章对文津阁四库本与聚珍本进行较为系统的比对,分析了诸本之间的异同与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四库本《东观汉记》的辑佚来源,揭示出文津阁四库本对于《东观汉记》整理辑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东观汉记 永乐大典 文津阁四库本 聚珍本


[日]安井小太郎述,王瑞译,董岑仕、张良校:景钞正宗寺本《春秋正义》解说并缺佚考

附录:跋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春秋正义》残帙


曾祥波:从手稿到书籍——由《东坡外集》看《东坡志林》成书源流

【提要】《志林》是苏轼原计划写作百篇的史学著述,仅完成的“志林十三篇”单列一卷保存于“七集”《后集》。“七集”系统之外的苏轼零散札记手稿,在苏轼去世后既被编为《手泽》单行,又被具有“七集”补遗性质的两宋之际成书的《东坡外集》收录。南宋初,《手泽》被随意改动,与“《志林》十三篇”合编为《东坡志林》,成为今存通行五卷本的源头。《手泽》今虽不存,但明刊本《东坡外集》保存了宋本收录的札记手稿文本原貌,可以据此还原苏轼写作场景与意图。据此可知《东坡志林》随意改动手稿文本原貌,属于“第二手”文本,迄今为止的整理本皆缺乏与《东坡外集》文本比对校勘的环节,应予重新整理。

【关键词】志林十三篇 手泽 东坡志林 东坡外集


丁玎:从《避暑录话》的成书看宋代以降的书籍史

【提要】叶梦得是两宋之际的名臣。他的《避暑录话》有助于考察南宋建炎、绍兴年间的史事。是书由其消夏闲暇中口述,经由其子弟笔录而成,曾一度被目为南宋时的口述史。然而,通过对书籍终稿时间的考证,可知全书文稿曾经过多次修改。是书版本流传问题及后世整理者的校勘经历,更具有复杂、流动的特性。通过对《避暑录话》成书及其书籍史的调查,可见著者修史之难,后世保存典籍之艰巨。明清两代学人藏书家更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发明出了汇聚诸本、汇校而成一善本的校勘理论。

【关键词】叶梦得 避暑录话 书籍史 校勘学理论


陈晓兰:吕祖谦《卧游录》真伪考

【提要】吕祖谦《卧游录》宋本久佚。明嘉靖以降,此书刊刻颇多,且有四十六则本和百十七则本两种不同的传本,学界对其真伪莫衷一是。本文对《卧游录》四十六则本和百十七则本的各种版本的刊刻源流与版本面貌加以梳理、比勘,追溯两者条目的取材来源,结合各种著作中的相关著录和记载,最终论定二本真伪:四十六则本源出于宋本,流传有绪、内容可信,明嘉靖元年《文房小说》本为存世最早刊本;百十七则本是明末杭州书坊在万历二十五年后编刻的伪书,前21则出于《文房小说》本《卧游录》,其后96则中有95则乃选录何镗《古今游名山记》万历二十五年补刻本的条目加工而成,明末《续百川学海》(甲、乙、丙三本)《雪堂韵史》《山林经济籍》《名山胜概记》以及清初宛委山堂《说郛》本皆据同一套版片略作剜改加以刷印。本文中对于丛书本《卧游录》各印本及其印次先后的辨析,或亦可为进一步研究明末清初丛书的编刻和刷印提供参考。

【关键词】卧游录 四十六则本 百十七则本 辨伪


张曦文:《宝颜堂秘籍》编纂新考

【提要】《宝颜堂秘籍》自刊刻以来,影响颇巨,然亦毁誉参半。围绕此书的问题不断,陈继儒是否为《秘籍》的编纂者,《秘籍》究竟是以藏书为目的的家刻还是以营利为目的坊刻,成为矛盾的焦点。实际上《秘籍》六集成书前后历经25年之久,且主事者核心沈孚先英年早逝,导致编纂工作难以维系,书商介入,质量下降,价值追求发生转变。镌刻斋名“尚白斋”到“亦政堂”所刻诸书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宝颜堂秘籍》性质复杂,无法以一般丛书的传统单一视角来审视定性。

【关键词】宝颜堂秘籍 沈孚先 陈继儒 家刻 坊刻


徐文跃:《皇朝礼器图式》编纂的缘起、过程与版本

【提要】《皇朝礼器图式》的编绘与乾隆十二年开始的郊祀之礼的厘定密切相关。其编纂,一般可追溯至十三年祭器的议定与卤簿的定制,并以图式的绘制始于祭器。此书有多个版本,通常认为负责编绘的是礼器馆。那么,是书因何而起?编绘是否都由礼器馆负责,礼器馆何时设立?编绘过程如何?何时完成?有哪些人员参与?不同版本的情形怎样?相关实物有哪些?本文拟围绕编纂的缘起、过程、版本等问题,以清宫档案为据,对上述问题作出补正和厘清。

【关键词】皇朝礼器图式 郊祀之礼改革 礼器馆 内务府


赵兵兵:《说文解字孜异》文献学研究

【提要】通过对《说文解字攻异》稿抄本的详尽考察,重新发现了一段隐

没已久的“说文校勘学史”。自乾嘉之交,姚文田、严可均在丁授经协助下,搜罗《说文》异文资料并创为初稿;到同光之间,姚晏、姚衡、沈秉成等递相保藏,姚觐元、缪荃孙、郑知同相继致力于修订是书;再到清末民初,王仁俊续为补辑,张之洞、徐世昌等拟为刊刻,王秉恩、徐恕等为之传抄:百年之间,数代学人接踵投身于这一《说文》校勘事业的基础工程之中,学术即在此中得以传承与推进。此外,梳理以《考异》为中心的系列文献之关系,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书籍生成复杂过程的极佳案例。

【关键词】说文解字考异 姚文田 严可均 姚觐元 郑知同 王仁俊


唐田恬:李鹤年遗札九通小笺

【提要】李鹤年是晚清重要地方大员,对同光朝政局尤其是河南地方政治、军事、民生、水利工程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吉林省图书馆藏李鹤年致文格等人的九通书剖,经释读文字、排列函序、考证作书时间及相关史事,发现其中多有记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战和之争,光绪初年河南、山东治河工事,丁戊奇荒时期地方赈炎情况,为内容丰富之一手史料,亦可资纠正《清史列传》等史传文献记载李鹤年仕宦经历的讹误之处。

【关键词】李鹤年 文格 书札 文献 晚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