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

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

《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是由古委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唯一一套古文献学学科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委托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教授(今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及杨忠教授主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统一规划出版。


《古典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序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不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和重要文化遗产,也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渐有差异,历代的典章制度又时有变化,后人阅读古人的文献典籍日渐困难,需要对古代文献典籍加以训解和阐释,而社会上抄存流传的文献典籍也需要有人加以整理编集。事实上孔子对《六经》的整理,便是最早的较系统的古籍整理工作,而西汉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等人对群书的校勘,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文献典籍整理工作。此后历代王朝几乎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国家典藏的图书的整理和书目的编制,广大知识分子也不断分散进行着对文献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古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方法,形成了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化史等为中心的知识体系,而这些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也就成为人们阅读、理解古代籍与研究探索古代学术文化所必备的知识基础。

为了继承和弘扬祖国文化遗产,国家于1958年开始筹划建立培养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与专业,并于1959年在北京大学设置了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1983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大学纷纷设立古典文献专业及古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专业除北京大学外又增加了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三家,形成了四个培养古文献学本科生的基础专业,数十所大学建立了古文献(或古籍整理)研究所。为了统筹并指导全国大学中的数十个古籍研究所和四个古典文献专业的相关业务工作,教育部于1983年秋季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古委会受教育部委托,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高校的古籍整理研究和古文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到20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四个古典文献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逐步完善,各古籍研究所在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同时,也招收了不少古文献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古典文献专业和古文献学科建设日益发展。由于四个古典文献专业所在单位的学科基础和课程设置互有差异,为了提高古典文献专业的教学质量,在古委会领导的安排下,古委会设立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小组”的专家同古委会秘书处人员一起,与四个古典文献专业的负责人和教师共同协商,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大家也认识到,尽管四个古典文献专业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基础课程的设置应大体统一,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程内容应该有一定规范,同时要有一套质量较高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鉴于各古籍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在本科学习阶段很少接触古文献学课程,他们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尚不够扎实,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质量,也需要有一套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作为他们学习时的教学参考书。

为此,在当时的古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平秋先生(现任古委会主任)主持下,成立了古文献学教材编委会,并委托我们二人任主编,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自1995年始,编委会经过几次协商,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扩大读者面,决定编一套《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当时的想法是,《丛书》既能作为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也能作古文献学科研究生及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和宗教等学科研究生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广大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参考读物。编撰宗旨明确之后,编委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聘请有关专家承担《丛书》的撰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书稿陆续完成,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丛书》共十二种,书目及著作人如下:

《音韵学概论》麦耘

《训诂学概论》方一新

《古籍版本学》黄永年

《校勘学概论》张涌泉

《文史工具书概述》赵国璋等

《古代文化知识》杨忠、刘玉才主编

《文献学文选》孙钦善

《经部要籍概述》董治安等

《史部要籍概述》黄永年

《子部要籍概述》黄永年

《集部要籍概述》曾枣庄

当时规划《丛书》时,还有三种书稿亦已聘请有关专家撰写,即《古文献学概论》、《文字学概论》《出土文献选读》,因撰稿人的身体情况或其他原因,以上三部书稿未能在此次出版。

《丛书》的编撰工作一直得到古委会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承担书稿撰写任务的各位专家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其他科研任,他们在百忙中辛勤写作,其中《音韵学概论》《训诂学概论》《古籍版本学》《校勘学概论》《文史工具书概述》《古代文化知识》等六部书稿早在1997年、1998年即已交稿付排,原计划此六种先行出版,后来由于出版社希望一次推出发行,而后续书稿交稿时间不一,出版时间也相应拖延,我们二人作为主编自然负有主要责任,谨在此向先交稿的作者们表示歉意。

《丛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社有关领导非常关心《丛书》的出版工作,明知《丛书》的读者对象有限,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仍然将《丛书》列入出版规划。出版社副总编辑徐宗文先生和《丛书》的责任编辑章俊弟、吴葆勤、王许林、任晖、李丰园、周敬芝、樊曼莉为《丛书》的出版费尽心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裘锡圭、杨忠

200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