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委会落实两办《意见》座谈会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谭方正同志讲话

尊敬的安平秋先生,郝平校长、杨芳局长、王博副校长、各位专家:

今天这个会议很及时,非常重要。我们落实两办《意见》的热度很高,建议北大把今天这个会议好好宣传一下。刚才安先生做了一个很温暖的发言,然后杨局长也提了一些要求,各位专家一会儿要发表真知灼见,郝平校长也会做一个重要讲话。我今天主要是来听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所以我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是感谢。感谢不是虚的,是确确实实发自内心代表社科司来感谢:一是要感谢中宣部出版局和全国古籍办,这么多年来对高校古籍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把高校及高校古委会的工作,纳入国家视野中予以考虑此次《意见》也将我们高校的古籍工作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二是要感谢高校古委会。高校古委会“小马拉大车”,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安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把高校古籍事业做得特别好。他刚才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又做了很好的提示,讲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郝平校长接任新的古委会主任以后,社科司多次到北大就下一步工作和安先生、郝校长一起进行了多次讨论。刚才杨芳局长对高校古委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所以我谨代表社科司对高校古委会秘书处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是要感谢今天与会的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大家皓首穷经、默默耕耘,做的都是大学问。没有大家的这种付出,我们中国的古籍工作、传统文化的双创工作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所以要向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第二是期待。今天古委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肯定是着眼于未来,因此期待里有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叫“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籍整理,他提出的两点要求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首先,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实际上指向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古籍工作起着很大作用。同时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双创”指向的是文化自信。新时代的一个标志就是此次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意见》,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今后开展古籍工作,有了纲,有了魂,有了方向。特别是以《意见》为统领,接下来要有很多的规划比如 2021-2035 的古籍规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面向 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中央到中宣部、教育部,全都积极参与其中。《意见》中讲到“古籍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天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在新时代、新环境下,我们的思路、方法也要及时地更新。

第二个关键词叫“新担当”。两办《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给高校的定位是要发挥古籍工作“主阵地”作用。“主阵地”这三个字,字字千钧。两办印发的《意见》共十八条,每一条都与高校有关,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框架中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职责,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里面重中之重的工作,又有几项,比如推进古籍整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比如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包括出版教材;比如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本身就是要培养人才,如果高校系统人才出现断档或培养的人才有问题,怎么能称得上有“新担当”呢;再比如古籍的保护、修复、转换利用和普及传播,像两办《意见》提到的“古籍进校园”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新担当”就是要发挥我们“主力军”的作用,确实要做的工作很多。

第三个关键词叫“新格局”。所谓“新格局”就是要落实好新时代的任务,把两办《意见》贯彻执行好。借着这次古委会换届的契机,关于“新格局”,我想谈两点:第一把高校团结起来;第二把全国古籍战线协同起来。只有形成大的合作,我们才能把两办《意见》落实到位。高校如果比作一条龙的话,希望北大把“龙头”舞起来。现在郝校长担任新一届的古委会主任,王博副校长是常务副主任,做了大量的谋划工作。我相信在郝主任的带领下,许多想法、举措都能够落实。所以北大的“龙头”舞起来,高校古籍整理工作的推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把全国相关的古籍整理强校这个“龙身”强起来,各个学校也应共同发力,不等不靠,既在高校古委会统一领导之下,同时也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优势,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同时还要把古籍整理研究的一线老师这个“龙尾”摆起来,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高校这一条“龙”,从龙头、到龙身、龙尾,整个动起来,这样新的格局才能够构建好。如果把高校以外的其他古籍整理战线称之为“凤”的话,我们高校这条“龙”就要主动和其他战线协同合作实现“龙凤和鸣”。如果高校古籍整理工作离开了其他系统的支撑,有些工作会做不好的,或是做好了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第四个关键词叫“新范式”。刚才提到古籍整理工作要推陈出新,实现“双创”一一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因此我们不能迈着不变的步伐,在古籍工作中我们自身也需要创新,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范式、新话语。北大今年定付为“数字与人文年”,在北大“数字与人文”的展览中,古籍整理的活化、活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范式来推进古籍的整理研究.保护修复,这里面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如果在“数字与人文”包括数字化的保护等方面不断地予以突破,我们的古籍整理工作不仅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迈进,更能在国际上做出一些新探索。

第五个关键词叫“新风尚”。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老师、专家们,我们因为长期是和高尚的古人、古籍打交道,耳濡目染,大家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育人,既要出好的作品,同时在做人做事方面,也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真正向前推进。

第三是表态。我用三句话结束表态:

第一句话,教育部社科司一定会全力完成全国古籍办交办的任务。后续的所有工作我们全力投入、配合好,因为这是国之大者,我们肯定会做好。

第二句话,全力支持高校古委会的工作,北大有所呼,教育部社科司有所应我们一定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支持古委会的工作。

第三句话,在教育部社科司职能范围之内,继续对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方方面面给予倾斜支持、调度,不辜负高校古籍整理战线大家的奉献和付出。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批评。


再次感谢各位,也祝大家身体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