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024年全国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图书馆承办。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卢伟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赵兴胜主持。
![](/__local/4/7A/DB/BB3A977AA471E6F9D00B5DF1A66_38C00110_76512.jpg)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 陈郭华
陈郭华在致辞中指出,古籍是中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古籍保护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工程,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教育强国,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和保护利用事业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在学术挖掘、整理保护、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要深挖学术价值,筑牢自主知识体系“根脉”;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古籍保护“样板”;推进成果转化,夯实文化育人“阵地”。
![](/__local/E/AF/0D/6FA6BF008C6245A79C7AA3843BC_0C9489FA_73AED.jpg)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向阳
李向阳表示,山东大学植根齐鲁大地的厚土沃壤,积淀形成文史见长的学术传统,在“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等中国古典学术领域卓有建树。学校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一直致力于古籍资源的发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又是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全面推进高校古籍工作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这次会议,高校古籍战线工作者携手为古籍保护利用工作贡献新思路,激扬新理念,提高新技能,为赓续中华文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__local/F/A9/F1/9DCFC8DB7B6B30B43F5A3A59728_729FFB71_6E9A8.jpg)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卢伟
卢伟回顾了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成绩、经验与成效,表示本次会议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协同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做好高校古籍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的重要体现,标志着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已更好地融入高校古籍事业的整体布局之中。未来一年,将重点做好拓展资金渠道、增设专业组织、推动数智赋能等工作,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将与各高校图书馆及古籍业务领域的同事们,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砥砺前行,为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再创佳绩。
![](/__local/9/CA/F6/F954962F65E9695ADE0AB825AA2_3E3BBAC6_80AA5.jpg)
![](/__local/B/64/CB/50F7F61835CF1175C12C14DD4E0_F3D72664_7BAF7.jpg)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七所高校图书馆古籍业务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作了主旨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古籍保护业务运作与统筹、馆藏古籍数字化建设探讨、馆藏古文献协同服务教育教学实践等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互学共建,分享古籍保护修复、活化利用的宝贵经验,探讨古籍保护的前沿技术,合力推进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云作总结发言,并部署近期工作。
![](/__local/0/3F/52/69DC8DF07940C28F8EB1F2D7011_8F9F7C23_97624.jpg)
会议期间,由山东大学图书馆整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稀见说唱文献丛刊》正式发布。该丛刊共收录清代至建国初期说唱文献746种,总计140册,极大丰富了国内说唱文献研究资料。这是高校古籍整理出版的新成果,也是专家学者、图书馆合力发掘珍贵馆藏的典范。
![](/__local/4/AF/29/0A4F585DF3452A53E39DA922F20_7FA28FDA_813BB.jpg)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33所高校图书馆古籍业务负责人及骨干,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图书馆相关领导、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会议。
(山东大学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