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粤诗》

《全粤诗》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科研规划重点项目,具体工作由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负责,陈永正教授为主编。24册,2008-2018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相对于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原与经济、文化向来发达的江南,岭南地区曾让人感觉人文不昌。不过进入中古以后,随着岭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与岭南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这一局面发生了变化。唐代曲江张九龄的出现,可谓粤诗立帜的信号。自此之后岭南诗家迭出,创作渐兴。岭南诗坛的振拔,在造就了众多诗人的同时,也导致大量诗作的产生。但它们除少部分被收入到别集之中而得以保存之外,许多都未付剞劂,不仅不利传播,而且有散佚的危险。

为使它们流于不坠,历代均有贤人雅士自觉担负起保护本地文学遗产的责任,对它们勉力采辑,并纂为总集出版。像明张邦翼的《岭南文献》,清梁善长的《广东诗粹》、陈兰芝的《岭南风雅》、刘彬华的《岭南群雅》,民国何藻翔的《岭南诗存》、邬庆时和屈向邦的《广东诗汇》等都是著名者。除具总汇性质的集子外,岭南还出版了一些诗歌选集,包括郡邑之选、家族之选、师友之选、闺阁之选、方外之选与诸家合刻等。这些总选集的出版,对保存岭南的诗歌文化遗产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编纂能力与采辑条件的限制,这些集子篇幅都不大,所收诗作数量有限。远谈不上已囊括历代岭南诗人创作的大部,更不说全部。

有鉴于此,陈永正教授提出以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的研究力量为骨干,在前人的基础上,编纂一部超大规模的诗歌总集——《全粤诗》,把迄今存世的古近代粤人诗作悉数汇入集中,而不论时代、体裁、题材、内容与载体。这一策划获得古委会的认可,并于1998年立项。

编纂《全粤诗》,全面系统汇编整理粤诗作品,是岭南文化硏究的需要。岭南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发育起来的。它一方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母体文化的一般品格;另一方面它又受到本地区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征,而粤诗具有很显明的地方烙印,包含着很丰富的地方文化内容。汇编《全粤诗》,无疑有助于推动岭南文化硏究的深入。


参考资料:

杨权《陈永正先生及其主编的<全粤诗>》,《岭南文史》,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