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诗》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全宋诗》由古委会全额资助,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前身)《全宋诗》编纂委员会编纂,傅璇琮教授、倪其心教授、孙钦善教授、陈新教授、许逸民教授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权归古委会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书72册已于1998年全部出版,荣获第二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中国图书奖特等奖。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宋诗是辉煌灿烂的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诗流派众多,以其不同的风格,广泛深刻地反映宋代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内容充实,艺术精湛,是继唐诗之后我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高峰。然而,对宋诗的整理搜集,却远不如唐诗。宋诗在宋代之后的七、八百年来,一直未得到系统的整理,至今还没有人编过规模较大的总集,这部分传统文化的瑰宝,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掘,实为一大憾事。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为弘扬民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自1984年创议编纂《全宋诗》,得到学衔界的鼓励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86年得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批准,《全宋诗》的编纂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北大古文献所承担,并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于是在全国高校古委会的指导下,北大古文献所主持筹建《全宋诗》编纂委员会,聘请顾问,组织人力,制定计划,正式开始编纂工作。

编纂《全宋诗》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宋诗在数量上远比唐诗多,《全唐诗》所收诗家不过二千二百余,篇不过四万八千九百余而已。而宋诗作者今日已可考知者不下九千人。且宋诗未经过前人的系统整理,保存下来的宋集不多,有相当数量的诗篇散见于各类典籍中,这就给搜集整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宋诗》编纂委员会与有关专家学者齐心协力,经过十余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在1998年全部出版。

新编《全宋诗》有四大特点:

一:取材力求广博。《全宋诗》收录了现存六百多种宋人别集,其中不少是孤本、珍本,此外还广泛地从历代的选集、类书、史籍、方志、笔记、诗话,家乘、族谱、书录、石刻,以及佛道二藏、教煌遗书中搜辑大量单篇零句。全书收录作者九千余人,约为《全唐诗》的四倍,卷数和字数约为《全唐诗》的五倍,读者可由此而概览宋诗的全貌。`

二:编排力求科学。《全宋诗》所收诗歌,凡有年代可考的,均按作者时代先后排列,读者可循此而把握宋诗发展的脉络。所收别集,一概保存原貌。这就不啻向读者提供今存数百种宋集的佳本、善本。每一作者,成集的作品在前,重新辑集的在后。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查阅。

三:考订力求精审。编纂总集,既要搜辑详备,又要考订精确。《全宋诗》努力在资料审订上下功夫,凡过去误将唐人和元明人诗作为宋诗的,或本朝人诗而张冠李戴的,都加以审别,作适当处理。所录诗作,无论成集或散篇,凡有错字异文,衍文缺文,都力求用可靠的版本和有关的典籍改正、删补和校证。

四:资料力求详备。所收诗歌作者,都广泛搜辑原始资料,写出小传。所列事迹,都注明出处,努力作到无征不信,言必有据。其间改正不少过去记载的错误,补充前人所论的不足,所收的诗集,都在研究其版本系统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写出所据的底本和所参的校本,可供研究者作多方面的参考。


参考资料:

1.《全宋诗》编纂委员会,《<全宋诗>编纂说明》,《中国文化》创刊号。

2.郭力,《北大出版社隆重推出<全宋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