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

中国人民大图书馆(以下简称人大馆)是201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人大馆古籍特藏部收藏有古籍40余万册,其中善本3300余部、3.8万余册,碑帖拓片4000余张。宋元刻本有:宋刻元递修本《汉书》(存卷九十九传六十九中)、南宋庆元至嘉定刻本《晦庵先生文集》(存卷五十四至五十五)、元泰定元年(1324)梅溪书院刻本《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等。明刻善本中比较稀见的有:建文四年(1402)宁藩朱权刻本《汉唐秘史》、成化刻本《咏史绝句诗注》、弘治十八年(1505)王鍭刻本《小学句读》等。人大馆古籍的收藏特色是地方志和家谱,此外还有专题收藏,如朝阳大学藏书、刘半农藏书和张星烺赠书等。

古籍阅览室

古籍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2016年,人大馆重新启动了古籍整理工作。从2016年至2022年,历时六年共完成了3.5万余条,合32余万册的古籍整理工作。通过古籍整理,不仅摸清了馆藏线装图书的家底,还建设了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古籍目录数据。

为进一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2021年2月,图书馆建设了古籍修复室,设有专职修复人员2名。修复室集文献保护修复、技艺传承、培训教学等功能为一体,开展了古籍修复、文献学辅助教学、学生体验活动等工作。历经沧桑的古籍经过人大馆修复人员的妙手回春,再度焕发生机,见证着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

古籍整理场景图

2021年人大馆建设并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古籍知识平台”。平台集资源、服务、电子阅览、展览、管理于一体。为提供读者图书预约阅览、互动反馈、在线展览、专题阅览等多种服务。

古籍数字化是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 也是实现古籍创新性利用的基础。近年来,人大馆陆续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完成850余种数字化古籍。人大馆古籍数字化实施按需原则, 除满足读者提出的数字化需求外,还积极以横向项目为依托开展古籍数字化。数字化让古籍化身千百,服务社会。

古籍知识平台

古籍部整理并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增订本)》(202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991)。点校及释译了《明万历本养正图解注评》(2010)、《柳弧》(2002)。影印出版了《明崇祯本楚辞》(201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2011)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丛刊》(2011)。

古籍善本目录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人大馆将继续推进古籍资源建设,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深化古籍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挖掘古籍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书写好新时代古籍工作的绚丽华章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