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委会”)策划的大型古籍普及类图书,由章培恒、马樟根、安平秋三名先生任主编,组织全国18所大学的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任编委,在全国范围内选请学有专长的学者承担各书的译注。这部丛书是为解决一般读者阅读古籍时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够看懂古代文史名著,从中受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编纂的。丛书以面向学生、面向青年、面向社会为宗旨,所收古代名著以文学、历史类典籍为主,兼及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包罗自先秦至明清的历代传世佳作,具有“精选精译,准确通畅”的特色。丛书20世纪90年代曾由巴蜀书社分三批陆续出版,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经高校古委会组织原作者再次修订及增补后,2011年,凤凰出版社出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修订版)”134册,进一步提高了书稿的学术水准。2016年,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名单。

具体而言,本丛书的主要特色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目范围广,全面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从汉代到清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著名文学家,如“三曹”、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关汉卿、袁枚等人,丛书自然均有囊括,并精选这些大文学家的经典篇章,由知名学者进行译注,可以使读者准确地感受和领会他们文章中的艺术特征。历史上还有许多作家,在某一方面独擅其美、冠绝群伦,从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潮流,如司马相如、庾信、高适、岑参、范成大、公安“三袁”、王士禛、方苞、姚鼐等,以往人们或许听过他们的名字,但很少读过他们的文章。丛书也收入这些人物的文章选集,读者读后可以对独领时代风骚的某种文学形式或文学理论有直接的体认和理解。还有一些作家,如阮籍、嵇康、陈子昂、元好问、萨都剌、吴伟业等,虽然在各自的时代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但由于读者对这些时代的文学风貌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对这些作家的作品也比较陌生。丛书收入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无论在什么时代,伟大文学家的作品总能超越时代的藩篱,具有贯通古今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丛书还包含诸如贾谊、张衡、诸葛亮、“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龚自珍等人的文集,上述人物作为政治家或思想家更加著称于世,而他们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以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读者通过阅读他们的文集,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更可以体味其独具一格的文学创作,丰富对于中国文学史多样性的认识。

第二,作者阵容强大,保证了各书选目、导读、注释、翻译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丛书由古委会主持,18个古籍整理研究所承担具体工作,从策划起步到最终完成,经历六年多的岁月。为此,编委会制定了严明可行的流程:每部书稿由译注者完成后,在全国范围内先请编委会之外专门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两位专家初审,合格后再请两位编委参照初审意见进行审改,然后退回原译注者改正。待原译注者改正后,再由编委会集中常务编委和相关专家集中在一地,将每部书稿从头到尾审改。审改后,三位主编再集中逐一审定,交付出版社。丛书各书的译注者均为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且在古籍整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学识。除此之外,一大批权威专家对书稿进行严格审阅,进一步确保了各书的质量。像安平秋、刘仁清、平慧善、周勋初、倪其心、董治安、马樟根、黄永年、章培恒、宗福邦、李国祥、曾枣庄、刘烈茂、黄葵、许嘉璐等专家学者都在审阅中为各书的译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学者的专业背景与撰稿的科学流程共同保证了丛书的整体质量。

第三,体例科学,注译结合,方便阅读。各书由导读﹑提要、原文﹑注释﹑译文五部分组成。导读全面介绍了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选目标准、作品风格、版本信息等内容,为读者理解作者及其作品提供了宏观的背景知识。提要言简意赅,对所选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风格特征等方面做出说明,让读者轻松把握选篇的主旨和特色。原文精选底本,精心校勘,择善而从,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权威的版本。注释全面,对于读者阅读可能有困难的地方都予出注,地名、制度、字词等方面均有涉及,又要言不烦,简洁明了,为读者的阅读最大程度地扫清了障碍。丛书的翻译优美流畅,注译者不仅对作品有深入透彻的研究,而且具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翻译质量,其中不少诗篇的翻译达到了“以诗译诗”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