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决策。我们应当遵照中央指示的精神,通过古籍整理研究,使文科教育工作得到更大的推动。为了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有关高等院校中开展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培养古籍整理人才,经国务院核准,特提出以下方案。
一、高等院校中整理古籍的力量
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中,设文科专业的有318所,其中一部分院校历史较久,建国以来,业已整理了一批古籍,不少学者在校点二十四史、编选教材、编写百科全书、编纂辞书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一九八一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全国文、史、哲、经、教、法等学科首批博士指导教师共141人,其中在 高 等院校的有113人,占801%,全国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专业点共656个,其中高等院校557个,占84.9%。。
高等院校中,现有文科教师约6万5千多人,现有文科研究机构中,可以承担文、史、哲、经、教、法等古籍整理研究任务的有一百一十多个。北京大学的古典文献专业,现隔年招生20人。理、工、农、医等院校中,也有一些专家可以承担有关的古籍整理工作。
二、高等院校整理研究古籍和培养人才的几项原则
中央指示,整理古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过去我们的学校教育,注意理工科比较多,那是发展民经济的需要。但是,学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统知识才行。今后,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应当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并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点古文”,还要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多数能看懂一些古籍。为此,高等院校在开展古籍整理研究、培养古籍整理人才时,要贯彻以下原则:
第一,要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整理古籍,既是长期任务,又是当务之急。目前高等院校中,在古籍方面造诣较深的学者,大都年在七十左右,有的健康欠佳,六十岁左右的学者,在十年动乱中,业务有所荒疏。我国的古籍数量很大,整理任务繁重,因此,安排此项工作要争分夺秒,立足于“救书、救人、救学科”,贻误时机,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二,要把培养新生力量和整理、研究工作密切结合起来。目前,整理研究古籍的力量“青黄不接”,形不成梯队,要使整理工作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必须加紧培养新生力量,主要办法是建立古籍研究中心,招收文、史、哲方面的研究生,在老专家带领下,一边学习,一边整理研究,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使收效快一些。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古典文献专业,原有的专业,适当扩大招生数量,但要稳步前进,切不可一哄而起。
第三,要兼顾普及和提高,要兼顾少数专业人员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需要,不可偏废。我国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达两亿多人,我们应当针对不同对象,精选一批古籍或 文,作好今译以便普及。对中小学学生,还应当组织专家为他们编选一些类似历史知识丛书、古典文学知识一类的通:俗 读 物,供课外读。为了提高中小学文科教学的质量,要优先供应中.小学语历史教师的教学参考读物。
第四,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古籍整理人才。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字的兄弟民族,均有大批古籍,十年动乱中损失惨重,不可胜计,幸存下来的,由于保管不善,残缺十分严重。这方面的搜集、整理抢救工作,更为迫切。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奋斗目标及所需条件
中央指示:“古籍整理工作,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最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已制订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各高等文科院校应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并根据各有关院校的实际力量和教学工作的需要,制订整理研 究规划,大力培养古籍整理工作的后继力量,以适应古籍整理工作的长远需要。具体要求是,计划在1982——1990年间,培养研究生1,500名,培养本科毕业生600名。在现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和扩建一批研究机构。
具体安排是:
第一,办研究所。
(1)在全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办若干古籍整理研究中心,除进行古籍整理研究以外,每个研究中心每年招收研究生10-15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定下来,给以重点投资,尽可能地配备一点先进的手段。
(2)在全国20所左右院校中适当扩建文史哲研究所(室)增加一点编制,充实资料,争取配备一定数量的先进手段,每校每年平均招研究生5名。
这样,每年可以招收文史哲古籍整理的研究生150多人。十年可培养1,500人左右。
第二,办专业。
现有的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从一九八二年起,每年招本科生30名。在全国其他有条件的大学,再增设一、二个专业点,每校每年招生20人左右。一九九O年前可培养660人。
第三,办研究班。
选拔一批对古整理研究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五十岁左右的中年教师,包括有相当水平的中学教师,以及因专业分配不对口而改行的同志办研究班、讲习班,请老专来讲授。这样的班,规模不宜太大,生活尽量安排得好一些,被给一点专款,由各研究中心和有关学校组织,同时进行录音、录相,务使老专家的学术成果能传下来,中年骨干能很快接上班。这种方式,较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收效更快些,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是最直接的。
按以上安排,坚持十年,不但可以完成一批整理任务,而目能不失时机地抢救一批老专家的学术成果,培养一批后继人才,促进一些新兴的和薄弱的学科发展,整理工作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第四,实现上述方案的措施是:
(1)人才培养及古籍整理研究的费用,各有关院校应从现有教育经费和基建投资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古籍整理研究机构的基本建设、研究生培养经费及专业开办费。
(2)国务院(82)国函字185号文批示,从一九八三年开始每年拨给教育部人民币二百五十万元。经讨论决定,设立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补助基金,颁发使用办法,专款专用。有关高等院校可根据使用办法,提出整理研究项目,申请使用。
(8)增加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编制400人,所需人员部分从学校超编人员中调剂,部分从毕业的研究生中选留。
(4)成立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领导小组,由教育部顾问周林同志任组长,下设办公室。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