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史新探
仪式、思想与文本:今文《尚书》誓体考论
作者:吴志刚
摘要:今文《尚书》誓的定体与辨体尚存纠缠,表现在仪式、思想与文本等多个维度。其一,“誓”与“祷”的夹缠,是在仪式层面误读誓在祭祀活动与军礼仪式之间的特殊身份所致。其二,《尚书》之誓与盟誓的淆乱,是在思想层面忽视“天”和“神”的分野所致;而《尚书》之誓符契于誓之大者的地位。其三,对誓诰(告)、誓戒、誓命等连言现象的误解,是在文本层面名实对应稍有失焦所致。由此一个案的考察,可深化对定体与辨体的学理思考。
关键词:尚书 誓体 定体 辨体
“毛公独标兴体”新诠
——以《毛诗》序、传关系为考察中心
作者:冉雪立
摘要:“标兴”是《毛诗故训传》诠解《诗》篇时的重要手段。结合“韩诗”遗说看,“标兴”不是《毛传》所独有的特征,而应是战国儒家《诗》传中较为通行的解《诗》之法。韩、毛二家皆通过“标兴”来揭明各家“诗序”所阐发的《诗》旨,其对“兴”的标定和说解与“诗序”内容密切相关。《毛传》“标兴“和《毛诗序》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标兴”和“续序”共同起到阐释和细化“首序”的作用;第二,“续序”不存时,“标兴”有代替“续序”、增补“首序”的功能;第三,当“续序”已言明“兴”时,《毛传》则不再“标兴”。梳理和辨析“标兴”与“续序”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毛传》“标兴”的体例特征和思想义涵,《诗》学史上有关《毛传》“标兴”的主要争议也可据此得到理解和反思。
关键词:毛诗故训传 毛诗序 续序 标兴
文学自觉时代背景下的魏晋公牍文创作
作者:仲秋融
摘要:公牍文是一类实用性文牍,魏晋阶段,处于文学自觉时代背景下,公牍文的审美特征日益显著,逐渐摆脱汉代散体行文方式,开始较为普遍出之以四六,注重声律与藻饰用典,无韵之笔渐次向有韵之文靠拢。可以说,魏晋公牍句式上整饬成对的趋势,字词上音韵和谐的现象,以及多类修辞手法、文雅意象之运用,强化了古代公牍的文学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其至南朝达到美文化小高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文学自觉 魏晋 公牍文 句式 音韵 辞格
颜师古《汉书叙例》不录南朝《汉书》注家考辨
作者:徐光明
摘要: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是中古《汉书》学的经典著作,《汉书叙例》是了解颜氏学术观点的重要文本,该文对南朝《汉书》注多有批判,亦不收录南朝注家,其中原因可归结为:晋唐之间蔡谟《汉书》注本的流行,北方《汉书》古本与《水经注》等其他文献的留存,梁末唐初的书厄及南朝《汉书》注之新变范式。此外,考察颜注《汉书》的成书历程,探研成书实情,对理解“抄袭旧注”说亦有助益。
关键词:颜师古 《汉书》注 蔡谟注本 南朝
盛唐五言诗古近辨体要素论析
——基于历代唐诗评选
作者:杨 照
摘要:盛唐五言古近体的体裁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多种体裁要素的综合影响有关。对比历代唐诗评选中存在体裁分歧的与分体一致的盛唐五言诗,声律的区别较为突出,但单独凸显声律的辨体作用可能会忽略“律中带古”与“古中带律”的相似性。对偶要素的影响在长篇中更为明显,并且作品中后部的散句可能增加体裁的不确定性。句法、章法的影响需要结合声律、对偶作综合判断。结合体裁渊源、艺术价值以及古律相参的程度,“律中带古”的情形易为评选家所赞赏,而“古中带律”可能造成的体裁混淆更反映出盛唐五古尚在寻找独立之途的诗史事实。
关键词:盛唐五言诗 辨体要素 诗论
赵时春《稽古绪论》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术评价——以文献学和思想史的视角
作者:杜志强
摘要:《稽古绪论》的撰写目的是要阐发儒学思想,发表历史评论,同时也矫正士风、垂鉴当世。书中的儒学思想以“圣人”为核心,侧重在传统儒学和宋代理学命题,如“圣人贤气象”“五殊二实、二本则一”“风月无边”等,其史论也以关涉儒学思想的历史人物、事件为主,见解新锐。这些论述,对于深化传统儒学命题、深入认识历史,都有明显的借鉴、启迪价值。赵时春的学术具有明代学术的普遍特点,他不训释字词,不考辨概念,而是一味地义理演绎和历史评论;同时,因擅长于文章创作,所以,《稽古绪论》中也体现出纵横不羁的文笔。
关键词:赵时春 稽古绪论 儒学思想 历史评论
文献天地
论《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
作者:陈晓华
摘要:《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按照经史子集之名之序排列的正史艺文志,正式确立了四库体系。《隋书·经籍志》对四库体系的贡献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经史子集顺序的确立开四库体系先河,二是集以往目录学之大成而为四库体系的表率,三是开四库体系以三统一化为绳尺的机杼。
关键词:《隋书·经籍志》 四库体系 贡献
政治失声与创作宗尚更替:
《震泽纪闻》丛书本到单行本探考
作者:吴 晗
摘要:《震泽纪闻》作为明中期苏州文人笔记代表,其对政治、社会事件及人物的记录颇受推崇。版本流传过程中丛书本与单行本并行,丛书本作为独立版本形制,保留了文本早期形态,成为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单行本则因所据史源材料、政治立场、创作心态与审美主旨的转变而有所改动。两种版本的差异展现明中期苏州文人创作形态的多元变化,并成为文人笔记书籍形态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震泽纪闻 苏州 笔记 版本源流 文史互证 政治与文学
新见钱大昕佚文《席氏支谱序》考略
作者:雷 军
摘要:嘉庆四年(1799)刊刻的《席氏支谱》未见书目著录。该谱由钱大昕作序,序文并未收入今人最新整理的《嘉定钱大昕全集(增订本)》之中,亦未见其他研究论著征引,可见是一篇佚文。今将该文录出,供他日《全集》采用,同时对该序的背景及价值予以介绍。
关键词:钱大昕 席氏支谱 族谱序 佚文
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研究
作者:王园园
摘要:萧山藏书家王宗炎是章学诚晚年归乡后主要的交往对象。章氏去世前曾将全稿付王氏校定,王氏十万卷楼钞本《章学诚全集》当因缘于此。十万卷楼钞本或由王氏后人抄成。该本部分篇章内容与大梁本两《通义》一致,部分与嘉业堂本《章氏遗书》一致,亦有超出两者之外的异文、跋语、逸文,有助于改进刊本之讹误、阙佚等,可促进章学诚研究进一步深入。十万卷楼钞本经平步青、周作人递藏,平氏还对该本作了不少批校,亦颇有价值。
关键词:十万卷楼钞本 章学诚全集 王宗炎 平步青
顾家相批呈《建德县碑刻目录》折子——一份《浙江通志金石志》的残存稿
作者:李 庆
摘要:这里首次披露顾家相批呈的《建德县碑刻目录》折子。笔者认为,该目录成于1914年到1917年间,是在徐以愻调查的基础上编成。该件是民国初年编纂《浙江通志》,其中《金石志》的残存稿。本文探讨了该件的文献意义。认为它为探讨建德县的历史,了解民国《浙江通志》的编纂,认识民国初年绍兴地区的学术变迁及作者和鲁迅、蔡元培等的关系,提供了确切的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顾家相 徐以愻 浙江通志 建德县碑刻目录
文化广角
《仪礼》取脯归俎考
作者:佟 雪
摘要:《仪礼》诸篇礼毕,行礼之人必有所当得,故有取脯与归俎之仪,旨在尊宾,明其得礼。然取脯与归俎之方法、数量及所用礼器等行礼仪节,历来礼家诸多争论,而近世研究者甚少,终未成定论。取脯应只取一脡脯而不连及笾,归俎应实于篚而不以俎,如此正符合“礼器不以遗人”之思想。
关键词:仪礼 取脯 归俎 礼器
“夫人”姓氏流变考
作者:马 丽
摘要:古代汉语时期“夫人”以冠父姓为主,“夫人”冠夫姓始见于汉代,在唐代之前较为少见,有可能是古籍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或者是特殊语境导致的。从唐宋开始,“夫人”冠夫姓才有了一些使用,之后逐渐增多,至清代使用较为广泛。婚姻家庭制度的变化,制约女性的权力从以父权为主转向以夫权为主,女性居于书写系统的弱势地位,是“夫人”姓氏变化的主要原因。考察“夫人”的姓氏流变,有助于文献校勘。
关键词:夫人 “父姓+夫人”格式 “夫姓+夫人”格式 姓氏制度
《春秋释例》所见西晋泰始、太康政区
作者:张仲胤
摘要:杜预所撰《春秋释例·土地名》,本以西晋泰始政区为断限注解春秋地名。在太康平吴之后,杜预对其进行了调整:荆州、扬州、徐州“未界大江之表,皆改从今为正”,即以太康元年政区对此区域进行标注。在考察《春秋释例》文本、搜集佚文的基础上,可以复原出西晋泰始、太康时期的部分政区情况。通过对“东莞淳于县”记载的考察,发现杜预并未以太康元年郡国尽改荆、扬、徐三州长江以北地区的政区,这或与《春秋释例·土地名》与《古今书春秋盟会图》相配有关。这一认识,也为理解《春秋释例·土地名》《春秋经传集解》采用不同政区断限的原因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春秋释例 泰始郡国 太康郡国 杜预
英国图书馆藏Or.8211/800号“木简”名实考——兼及卷轴古书如何描画界行
作者:黄 威
摘要:英国图书馆藏Or.8211/800号藏品被著录为“木简”(wood slip),为公元3世纪下半叶到4世纪初期之物。从形制上看,此物当为描画纸卷文献界行的界尺。因使用界尺描画界行时所依凭的是其幅宽而不需使用测量功能,故界尺尺身多无刻度。作为尺的一种类型,界尺的使用方法提醒我们,在利用古尺资料时不仅应关注尺的长度还应留意其宽度,因为不同宽度的尺可能预示着功用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Or.8211/800 界行 界尺 卷轴古书
日本语境中的汉学
作者:张晓霏
摘要:在日本,汉学概念肇始于德川时期后期,源于日本本国学问(国学、和学、皇学)和西方学问(洋学、兰学)的崛起,明治之后开始被广泛使用,至今汉学内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主要还是指以儒学为核心的与古典中国相关的文化和学问。日本语境下的汉学具有“广泛性”“内在性”“素养性”的特征。在日本历史中,支那学、东洋学和中国学是汉学的发展,虽然此三者与汉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立场等方面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学始终是这三者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日本 汉学 支那学 东洋学 中国学
读书丛札
校勘学释例
四库本是正
作者:王瑞来
补白
《全宋文》重出《筠州学记》考论
作者:张金锋
稀见晚清小说专刊《小说七日报》考述
作者:陶 赟
缪荃孙集外逸文《重印复初斋诗集序》考释
作者:谢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