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籍与文化》2022年04期目录及摘要

文章摘要

文史新探

师卫器地名1C6E3及相关问题

作者:鄢国盛

摘要:师卫簋记载师卫奉丰公之命祭祀嫡考、监临召公举行大射礼之事。举行射礼的地名

1C6E3比较特别,它应当读作祝其,即春秋著名的夹谷之会所在,其地在今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春秋时期属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绘的祝其依据的是晚近志书,其地在鲁,与史实不符。祝其之名来源于商代举族分支棘族的一位首领名号。它位于淄水流经的古莱芜谷中,连结齐鲁两地,是商周时期重要的军事据点。


陈子昂《修竹篇序》“正始之音”辨

作者:赵晓华

摘要: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称赞东方虬的《咏孤桐篇》为“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既非指正始诗风,也未必拔高到“正风正雅”的高度,而重在称赏东方虬超拔于俗流的创作旨趣与审美特征。参之陈氏的《修竹诗》,它当是继承托物比德的言志传统,表明君子有自修之德而志在侍奉有道明君的出处理想,具体地展现了陈子昂所力倡的“汉魏风骨”“兴寄”的内涵。此外,序中以西晋张华、何劭的诗歌作比,当也是立足于二人在继承时代主题的同时又从时代诗风中超脱出来。《修竹篇序》是陈子昂复古诗学的理论宣言,但它所昭示的是一种理想的复古诗风,陈子昂、东方虬托物兴寄的作品杂有齐梁余调,未达其真谛,陈氏真正的复古成就尚有待于《感遇三十八首》的表现。


唐代孙简墓志辨析

作者:吕来好

摘要:唐代孙简是文学家孙逖的曾孙,是两《唐书》中多次出现过的重要人物。他的墓志记述了他的世系和一生重要行迹,可以补充正史之不足。在今人所编的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孙简的墓志重复出现了两次,而且出现了不少讹误。出现这种失误的原因是他的墓志石碑被拓了两次,而且模拓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整理者的个人原因,遂将孙简墓志的两个不同拓片当成了两个同名人物来处理。


辽朝前期自称轩辕后裔说献疑

作者:苗润博

摘要: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自称轩辕黄帝后裔,是研究北族王朝华夏认同问题的重要个案。既往诸多论者力主辽前期即以轩辕之后自居,以说明其华夏认同形成甚早。然仔细检核支撑此说的主要论据,在文献源流与解读阐释方面无不存在明显缺憾。其中两条直接提到轩辕黄帝的核心史料实皆与契丹王朝的自我认同毫无关涉,另外三条附加性的证据亦难自圆其说。就目前资料看,辽皇室自称黄帝后裔晚至道宗、天祚时期方成为一种较为权威且流行的历史叙述,这与整个契丹王朝的文化转型进程正相一致。


胡震亨《杜诗通》析论

作者:张正

摘要:胡震亨的《杜诗通》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的杜诗评注本。该书以“题类”取代传统杜集中的“门类”,使杜诗之分类更为简明合理。在评点方面,著者以个人的诗学理念为主要标准,设立“六等”评价体系,对各篇诗作进行等级划分,虽难免武断自擅之处,但亦不失为杜诗品评模式的一种创新。胡氏于作品注解中对杜甫“用意深婉”之处亦多有发明,见解独到,为后人深入理解杜诗提供了帮助。


曹元弼《尚书》学民本思想论析

作者:李科

摘要:曹元弼承张之洞《劝学篇·正权》的观念,在笺释《尚书》时对其中民本思想有较系统的阐释。在天地生生之德与人类爱敬之性的前提下,曹元弼依据经义,尝试重建天、天子、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会秩序落实于如何保证人类的相生、相养、相保。围绕民之生养保全这一核心问题,曹元弼在笺释《尚书》的具体内容时,既强调天命无常,天命视民命而转移,认同革命的合理性;同时又基于战乱频仍、生民糜烂的现实,阐述君民一体、尊君保民之义,并有回应晚清民权之说的意味。就历史大势而言,曹元弼民本思想的保守性毫无疑问,但就学术史而言,却也是传统经学面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反应。


文献天地

贾谊集的文献史

作者:刘明

摘要:贾谊集(《新书》除外)的文献史由作者、制作者、读者和编本四者构成。史传是研究贾谊生平及作品的最为基础的第一手材料,细读史传,可以重构出司马迁与贾谊作品之间的关系,还有作品在汉代的保存细节。通过贾谊集的版本调查,还原出贾谊集传承中的制作者角色,制作者不仅通过编本的方式保存贾谊的作品,也在集部范畴内逐步确立贾谊集的地位。张燮编本贾谊集,便意味着这种地位的第一次确立,但离不开“李贽”批选本贾谊奏疏的前期铺垫。不同的编本,也透露出对于“文”“集”与子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适用。围绕贾谊集存在序跋、评点和题跋等传统的阅读积累,是读者和制作者共同创作的独立于编本之外的文献,自应一并纳入到文献史的视域。贾谊集的文献史,同时也是制作者、读者与作者作品即编本之间的“动态”学术史。


明嘉靖间公一扬刻本《少微通鉴》考论

作者:金菊园

摘要:公一扬刊本《少微通鉴》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部嘉靖刻本,也是山西省襄垣县目前唯一可知的明代刻本。此书刊刻于1559至1562年之间。最初刊成时,书中存在大量同辞脱文等讹误现象,于是为校正文本而进行了修版。此书刊刻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剡改编本《少微通鉴》,而修版的文本来源却是刘弘毅改编本。此外,刊刻者又在书中新增了字音字义注释,其文献依据主要是《洪武正韵》。通过揭示公一扬本刊刻和修版依据不同版本的事实,或许可以为研究明代的书籍传播提供一个实例。


《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重校编集者非宋人考

作者:许红霞

摘要:《慧日永明寺智觉禅师自行录》主要记录了五代宋初著名僧人延寿(904—975)日常所行一百零八件佛事,是研究其生平行履、著述、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其重校编集者文冲为宋人。本文从文冲自署的“永平道者山大云峰禅寺嗣祖居幻沙门”十六字入手,结合其他资料,说明他并非宋人,从而厘正一直以来认为文冲是宋人的误判。


曹伯启集版本新考

作者:徐潇立

摘要:曹伯启《汉泉曹文贞公诗集》有五部元版传世,历来皆被定为元后至元四年(1338)曹复亨刻本。本文首度揭示五部元版中实存两种不同的版本,论证了其中南京图书馆藏本为后至元四年集庆路儒学刻本,为初刻本,而其他四部为至正年间曹氏家塾的再刻本,纠正了学界长期以来的鉴定错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书版本源流。


上海图书馆藏《笥河文稿》发覆

作者:周昕晖

摘要:上海图书馆藏《笥河文稿》是清代学者朱筠的文集清本。本文通过对版本形态、藏印、文本面貌等分析,判断此本是朱筠身后由其子朱锡庚等据手稿整理的誊录本。将《笥河文稿》与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朱筠《古文稿本》进行比对,可知《笥河文稿》多数篇章是据《古文稿本》誊录而来。《笥河文稿》保存了大量不见于朱筠文集通行本的内容,对于研究朱筠生平以及清代学术具有一定意义。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版本考论

作者:吴瑞荻

摘要:道光时期,邵懿辰于巾箱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标注版本见闻,京城与江浙藏书家争相抄录,其手批目录因此广泛流传。此书原稿经孙诒让整理,黄绍箕、王颂蔚等名家相继校阅增补,愈加宏富,宣统三年(1911)由邵章刻成《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定本。朱学勤、莫友芝等人各以原稿为蓝本,分别增补,另成一书,与邵批目录并驾齐驱,而同出于邵目的《书目偶钞》则为人忽略。本文梳理了邵目的四条流传线索,并在此基础上校正后世考证之疏谬。


文化广角

经学史视野下的“君子和而不同”之道

作者:史应勇

摘要:古圣先贤留下的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君子和而不同”,究竟该如何理解?在经学史视野下追本溯源地清理历代经师对于这句古训的诠释,可以发现,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就认识到,“和”必须以存“异”为前提,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甚至关乎天下兴亡。这既是人道,也是天道。自从何晏、皇侃开启了“心和”之训,中国人似乎开始淡化那种在相异中求和的基本精神,但还是保留了“任道”这一重要前提,即在“任道”的前提下求“和”。宋代经学家能够认识到“任道”的重要性,但不能认识到“任道”与“心和”其实常常会两难,因此在经学诠释中并没有解决好如何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问题,甚至每每呈现自欺欺人的样貌。只有如宋代的苏辙和明代的黄洪宪等人,虽然离开经学文本,却对“君子和而不同”有着难能可贵的解说,这样的解说与阐发,在中国的思想史上非常值得重视,但它如何在社会现实中落实,仍然需要历代中国人的努力。


从引传到造论:王充的“诸子传书”考

作者:郑易林

摘要:王充视子书为贤者的述圣之作,故在《论衡》中频繁以“传曰”引述诸子书原文,且统称诸子之作为“传书”。他以“传”称子的做法是不满于当时的师法博士制度,希望回归汉初“通古今”的博士传统,使诸子书知识重回官学。而《论衡》不属于诸子传书,被王充定为“造论著说”。他将“论”体置于五经之作、贤者之述后,对六艺之经、诸子之传展开“疾虚妄”,以此踵武史迁、刘向的群书整理之业。


厕所何以称“东司”

作者:李雪琪

摘要:在北宋时期的佛教典籍中,“东司”一词可表示厕所。元明之后,“东”又与“厕”“净”“城”“所”等语素组合成词。直到现在,“东”系列词仍然活跃在南方方言中。“东”之所以可以表示厕所义,是因为在大乘佛教的思想中,“东”代表着污秽,正与“西”相反。


明代版画名手刘次泉考论

作者:胡小梅

摘要:对刘次泉的研究,前人集中关注其以刻工身份参与的版刻活动。实际上除镌图之外,刘次泉还善于绘图,并曾以刊行者身份参与刻书。现存由刘次泉镌图或绘图的刊本超过20种,以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为主,其中近三分之一为《三国志演义》。其创作时间主要在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大部分时间服务于建阳书坊,曾短暂寓居杭州等地。刘次泉的版画创作体现出较强的变革意识。


读书丛札

从《左传》“保首领”看楚与殷商的关系

作者:方韬

摘要:《左传》《国语》中宋、楚两国常有“保首领”一语。稽考可知,“保首领”实与殷商的斩首祭祀有关。宋是殷商之后,而清华简《楚居》记述了楚先祖季连曾与商联姻,其后代可能亦出自殷商。因此,“保首领”一语实含有殷商文化的基因。


校勘学释例

参校文献备众本

作者:王瑞来


补白

省尚书事”之“省”为“省读”之意考

作者:熊昕童

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藏南三阁

《四库全书》零本考

作者:姜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