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文史新探
《周礼》“孤卿”探析
作者:张亮
摘要:先秦文献中,以“孤”为“孤卿”唯见《周礼》。“孤卿”是《周礼》书中非常特殊也是非常重要的爵级,卑于公,尊于卿。其命数、执挚、服、乘、旗杖、席、几、朝位、朝仪等,于《周礼》中皆有鲜明安排。然“孤卿”实质上是理想化的概念,传统经学家的讨论深陷方法论困境,汉儒以“三少”当“三孤”,清儒以“冢卿”当“孤卿”,迄无定说。随着《周礼》学之兴,“孤卿”在新莽时期参与现实政治实践,并从此成为高级官员的泛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
关键词:周礼 孤卿 三少 冢宰
汉末东安设郡考辨
作者:张寅潇
摘要:东汉时东安本为徐州属县,《三国志·武帝纪》“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的记载却将东安与郡国一级的齐、北海并列,裴注引书中又有“东安太守”之语,似乎都表明东安县曾于汉末升格为郡。但相关地理志均未提及,《文选》李善注所引同样书籍中又有“乐安太守”的异文,再结合东安、乐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武帝纪》中“东安”实为“乐安”之讹,汉末东安设郡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关键词:汉末 东安 乐安 三国志
《文选》学形成原因初探
作者:穆克宏
摘要:本文探索《文选》学形成的原因,其因有四:一、《文选》所选诗文大都是名篇佳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文选》的文体分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体分类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文选》李善注是古籍注释中的名注,它不仅注释《文选》,而且保存许多失传的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四、唐代《文选》学者教授《文选》和科举考试考诗赋,对《文选》学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选》学 文体 李善
论古代小说戏曲中秦琼故事的演变
作者:段春旭
摘要:秦琼故事经历了由史实到虚构的过程,基本是按照史实框架进行组构的。唐代的史书、文言小说中有关于秦琼的记载。宋元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以秦琼为主人公的话本与戏曲,但大部分的隋唐故事作品中都会涉及秦琼。明代是秦琼故事的发展与丰富期,出现了以《隋史遗文》为代表的专写秦琼故事的长篇小说及戏曲。清代是秦琼故事的繁荣期和新变期,在不少小说、戏曲作品中都有秦琼故事,并有了新变化。
关键词:秦琼故事 演变 小说 戏曲
《史通》偏记小说考论
作者:熊明
摘要:刘知幾于《史通》中提出“偏记小说”的概念,并通过严密周详的理论阐释,明确了偏记小说的基本属性,界定了偏记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刘知幾所谓“偏记小说”,是借用了原本属于诸子类或子部的“小说”概念,用以囊括他认为的那些“多以叙事为宗”“能与正史参行”的古今正史以外的一切野史杂著。偏记小说就是史部的“小说”,我们不妨称之为史部小说。由此,广义小说,就在子部小说之外,增加了史部小说。小说也在子书身份之外,又获得了史流身份。史流身份的获得,扩大了小说的范围,为小说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随着这一道路的延伸,小说的天地变得愈加广阔。
关键词:偏记小说 子部小说 史部小说 小说史意义
《四库全书总目》与阁本提要差异辨析
——以明代翰林别集为例
作者:林玉洁
摘要:翰林与明代文学关系密切,明代翰林别集在《四库全书》所收明人别集中约占三分之一。考察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浙本《四库全书总目》与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从收录的92种明代翰林别集来看,五种提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差异,除了在形式上存在字句错讹、卷名卷数不一致、书目著录次序颠倒等问题外,在内容上还有增删材料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不同版本的评价体系中,提要撰写者对“文”“道”关系、诗歌的审美标准、文人事功等维度,都存在不同理解。这些不同之处,对深入了解四库馆臣对明代翰林文学的批评与塑造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 阁本提要 明代 翰林别集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未收金文题跋辑考
作者:曾庆炳
摘要:杨树达曾公开发表,但没有收入《积微居金文说》中的题跋,目前所见有13篇。这些跋文虽被人遗忘,但它们也是杨树达金文研究的一部分。通过考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杨树达的金文研究,反映他的学术思想变化,对学术史、文献学的研究颇为有益。
关键词:杨树达 金文 学术史 文献学
文献天地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两片《盂兰盆经讲经文》残片考辨
作者:张新朋
摘要:《盂兰盆经讲经文》是依托《盂兰盆经》演绎的通俗文学作品,是《盂兰盆经》向盂兰盆节转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敦煌文献中的3件《盂兰盆经讲经文》抄本颇受学者关注。本文复于俄藏敦煌文献中认定《盂兰盆经讲经文》残片2片,并最终确定Дх.12642、Дх.12010、Дх.11862与Дх.10734四号来自同一写卷,可以缀合。同时,就新认定的这2片残片对《盂兰盆经讲经文》的研究、西北方音的考察及《盂兰盆经》的演化的意义略加探讨。
关键词:俄藏敦煌文献 盂兰盆经讲经文 残片 考辨
《苏批孟子》版本考述
作者:殷陆陆
摘要:《苏批孟子》旧署宋苏洵批点,是现存最早的以评点方式剖析《孟子》行文脉络、结构技巧、遣词用句的专著,问世至今,版本繁多复杂。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苏批孟子》原本,书中批点全部署名苏洵,其中以嘉靖元年朱得之刻印本年代最早,且保留引发争议的洪迈之语,文献价值最高;二是重镌《苏批孟子》系列,祖于康熙三十三年载咏楼重镌本;三是赵大浣《增补苏批孟子》诸本,收诸儒之说与自己读《孟》心得附于其间,内容广泛,见解深入,传播最广;四是对《增补苏批孟子》的校补、标点。本文在查询书目著录、图书馆藏、目验的基础上,揭示现存主要版本的文献特征,考辨四库馆臣著录之疏误,梳理《苏批孟子》的版本流传,以期能为此书的价值发掘与作者考订提供助力。
关键词:苏批孟子 版本 增补苏批孟子 文献价值
《货泉沿革》成书时间考
——兼谈《货泉沿革》与《钱谱》之关系
作者:朱安祥
摘要:现存四种元刻本《事林广记》中,只有成书时间相对较晚的两种版本收录了《货泉沿革》。依据《货泉沿革》的征引书目以及所辑录的钱币种类,可以断定其成书时间在元代前至元二十四年到至大三年之间。此后,钱币发行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停止,世人继续从事《货泉沿革》的增补工作。明初,《货泉沿革》的内容已经有所更新,在收入《说郛》之后更名为《钱谱》。
关键词:泉志 陶宗仪 事林广记 圣宋元宝
《十子诗略》流传考述
作者:刘娟
摘要:《十子诗略》是王士禛为活跃于康熙初年号为“十子”的十位在京诗人所编选的诗歌总集。“十子”当日名噪一时,但该集却在乾隆年间已不可见,目前存世者仅有曹贞吉、宋荦、颜光敏三家集。其中,曹、宋之集版式与诗集编次方式完全一致,确为该集中二家单行本;而现存颜光敏《乐圃集》则疑点重重,并非该集中颜氏原集。《十子诗略》的选刻并非一蹴而就,厘清该集的流传状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十子”的早期交游及创作状况颇有意义。
关键词:十子诗略 王士禛 乐圃集 选本
百衲本《金史》影印洪武覆刻本补版叶
及修润问题
作者:陈晓伟
摘要:百衲本《金史》以至正初刻本配补洪武覆刻本影印,然而有两大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所采洪武覆刻本中夹杂着八叶补版叶,与现存洪武覆刻本多有歧异;二是张元济为解决底本断笔等问题而采取描润办法。我们若将百衲本《金史》与其所据底本覆核比勘,里面隐藏的问题便随之呈现出来。中华书局点校本《金史》校勘此书时选用百衲本作为底本,可惜并未注意到以上两个细节,所以也就没有抓住百衲本与诸参校本间所见异文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百衲本《金史》 洪武覆刻本 补版叶 描润 张元济
文化广角
吐鲁番文书中的尖
作者:陆锡兴
摘要:吐鲁番以及河西走廊一带有大量汉晋遗存,它们与中原息息相通。吐鲁番文书中的“尖”就是魏晋时期的兑,而与之相近的帻还有帢,两者相似而相异,皆是流行的绢罗轻薄首衣。胡帽是周边民族所戴的首服,它用皮革以及厚实的纺织物制成,帽檐有边,用帽带束缚,适应寒冷的气候,从外形上胡帽扁尖,与尖明显不同,两者渊源不一,不是一个来源。
关键词:吐鲁番文书 尖 帻 帢 胡帽
庆元二年朱熹会讲新安郡城说考论
作者:刘艳伟
摘要:据施璜等人所纂《紫阳书院志》载,庆元二年(1196)九月,新安郡城天宁山房举行讲会,朱熹任主讲。后江永、夏炘著文,确证此事为杜撰。清初徽州士人于紫阳书院创立讲会,倡导程朱之学,驳斥心学学说,成书于此背景之下的《紫阳书院志》,力辟王学,以阐扬朱子之学为宗。汪佑、施璜对徽州讲学历史的建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塑造徽州地方一直尊崇程朱之学的形象,以摆脱明后期王学的影响。
关键词:朱熹 施璜 紫阳书院志 新安理学
全真祖师的相关诗文集补考
作者:韩占刚
摘要:王重阳的《全真集》最初分为前后集,《道藏》本把前后集合并,并把原书的各卷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教化集”最初分为上部《下手迟》(今《重阳教化集》卷一)、中部《分梨十化》(今《重阳分梨十化集》)、下部《好离乡》(今《重阳教化集》卷二、三)。其中的七篇序分为总序与别序,且它们最初的排列顺序也可考证还原。《丹阳真人语录》作于1184年到1241年之间,其后的相关传记对它都有过参考。《体玄真人显异录》的成书时间最早在1197年至1214年之间,最晚在1241年之前。《道藏》本《太古集》不完整,缺失约一万八千字的“诗词歌赋”。
关键词:重阳全真集 教化集 丹阳真人语录 体玄真人显异录 太古集
村庄名“姓氏+各+庄”中“各”字源流考
作者:丁启阵
摘要:京津冀鲁部分地区有不少以“姓氏+各+庄”模式命名的村庄,其中的“各”字系由“家”字演变而来;“家”与“各”之间,明代中后期,有个“哥”的阶段。“家→哥→各”的演变,语音上的原因,应该是在“某家庄”三字组的语流音变中,“家”字早在见组开口二等字发生腭化音变之前已经成为轻读音节,字音发生了变化,因而脱离了腭化的演变轨道,成为例外现象。
关键词:地名源流 某各庄 语流音变
雍正元年“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小考
——兼论生祠书院
作者:周文焰
摘要:雍正帝于元年九月发布了著名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如何解读这条上谕上,学术界存在“改生祠书院为义学”和“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分歧,这种分歧进而影响到我们对雍正朝乃至整个清代书院政策、教育政策的理解。基于唐宋至明清对现任官立碑建祠的规定和清初至雍正前期书院政策的梳理,并结合清朝书院发展实际状况。我们认为:雍正元年发布的“改生祠书院为义学”的上谕,针对的基本是生祠,即现任官自立的“生祠书院”。意旨即把“生祠书院”改为义学,反映了雍正帝“崇实黜虚”的执政理念。
关键词:雍正 上谕 生祠书院 书院政策
彭绍升《儒行述》发微
作者:刘国宣
摘要:由清代著名学者彭绍升编撰的《儒行述》是一部深具经学底色的传记体史书,对清代前期理学史的发展进行了审慎的记述,旨在羽翼国史,供人采择,既副著者立言之志,兼为长洲彭氏家族谋其儒学史的地位。秉笔谨肃,文直事核,使此书成为晚出学术史要籍如江藩《宋学渊源记》的著述范本与取材依凭,对清代学术史的叙述,具有筚路蓝缕之功。
关键词:彭绍升 儒行述 史学实践 理学 宋学渊源记
学界纪事
阿波国文库烧亡贵重书目录
作者:长泽规矩也(撰) 瞿艳丹(译)
读书丛札
说公沙氏源流
作者:王翊
校勘学释例
异同按断,揆之以理
作者:王瑞来
补白
《玉篇校释》辨误一则
作者:闫翠科
《全宋词》著录“太尉夫人”考
作者:胡鹏
《明史》“湖南五隐”考误
作者:孙利政
《四库提要》“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条辨正
作者:胡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