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科研传统和特色是将文献研究和传统小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古文献进行文字、音韵、训诂研究,同时立足传统小学开展古籍整理与研究。本专业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中国语文》《文史》《文献》等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专著数十部。

本专业以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平台,凝练方向,整合资源,促进团队建设,加强学科融合,培育和产出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方一新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在通史的框架中总结过去几十年里汉语历史词汇研究取得的成果,并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方法、开拓新领域。项目拟立足于文献学和传统语言文字学,借鉴现代语言学理论,编写多卷本《汉语词汇通史》。汪维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汉至唐朝出土文献汉语用字研究”将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土汉唐文献用字的真实图景,突出汉字汉语互促联动的作用与影响,进一步建构和完善中古汉字职用史的理论体系,促进汉字史、汉语史研究的全面发展,对构建汉语字词关系史以及古籍整理、辞书编纂、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价值。

本专业教师密切结合各类文献开展汉语史、汉字史研究。方一新教授关注古籍注疏的词汇史研究价值,承担课题“中古(东汉-隋)注疏语言研究”;专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专门考辨时代或译者不明的佛经,是目前这一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汪维辉教授利用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开展近代汉语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真大成教授充分利用汉文佛经开展佛经用字研究,目前正在编纂《唐五代佛经音义用字字典》等。

在传世文献之外,本专业近年来也大力关注出土文献,进一步开拓研究畛域。真大成教授立足于出土汉唐文献从事中古汉字职用史研究,承担“基于出土文献的魏晋南北朝隋唐汉语字词关系研究”等课题。边田钢博士利用出土文献和古文字从事上古汉语方音研究,承担“上古后期方音历史比较与地域特色比较”等课题。王挺斌博士注重考释战国秦汉简帛中的疑难字词,承担“战国秦汉简帛古书训释研究”“利用新出秦汉简帛校读秦汉古书”等课题。

本专业向来重视小学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姚永铭副教授的专著《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全面阐述了慧琳《一切经音义》的重要价值。专著《〈原本玉篇残卷〉校证》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充分利用现存中国古籍文献和日本相关材料,对《残卷》逐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校理。专著《〈篆隶万象名义〉笺正》对《名义》的注音、释义追根溯源,进行了全面的笺释和校正,入选2021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真大成教授近年来针对已佚中古小学书开展重辑新校,承担“中古已佚小学书辑校”课题,计划推出有关中古亡佚小学书的全新辑校本。李乃琦博士正在整理古写本玄应《一切经音义》,目前承担“玄应《一切经音义》写本文献整理集成与语言研究”等课题。

本专业教师在古籍整理、文献学史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成绩。汪维辉教授汇集整理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先后出版《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续编》《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十种汇辑》。陈东辉副教授广涉古典文献学、清代学术史、中国语言学史、浙江地方文献、东亚文化交流史等领域,整理点校达400余万字的《卢文弨全集》等古籍四种,编著或主编《阮元研究文献目录》《历代文献学要籍研究论著目录》等工具书10种以及《文澜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两浙艺文志辑刊》《卢校丛编》等大型古文献资料汇编13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90多篇。曾在多篇研究综述类文章中被列为阮元研究、卢文弨研究、清代学术史研究、浙江地方文献研究、四库学研究、古籍保护研究、古代藏书研究、古籍索引研究等领域的核心作者之一。

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屡获高等级奖励。方一新教授等的专著《东汉疑伪佛经的语言学考辨研究》获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汪维辉教授的专著《〈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获教育部第五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汉语核心词的历史与现状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汉语“闻嗅”义词的现状与历史》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池昌海教授的专著《〈史记〉词汇研究》获浙江大学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二等奖;陈东辉副教授的专著《古汉语与古文献论丛》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四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文澜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获第二十七届浙江树人出版奖;真大成教授的专著《中古文献异文的语言学考察》获第二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史文磊教授的专著《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考察》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