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开设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古典文献学、汉语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专业必修课,致力于构建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开设敦煌写本文献学、出土文献概论、古籍整理概论、姓名与传统文化、先秦两汉典籍选读、简帛文献选读等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开拓视野,提高学术品味。从2021年开始,专业陆续推出“经典导读”系列课程,同时策划撰写、出版“经典导读”系列教材。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历来重视学以致用,注重将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馆藏古籍资源,以古籍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在讲授文献载体、体裁、体例以及《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文献图书时,带领学生到古籍馆参观并进行实地讲解。为了培养学生在古典文献检索与搜集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古典文献学”课程将编纂研究论著目录作为期末考核方式,成效显著。已经公开出版的《历代文献学要籍研究论著目录》《清代学者研究论著目录初编》《清代学者研究论著目录续编》《民国学者研究论著目录初编》《民国学者研究论著目录续编》以及《杭州艺文志》整理校点本,均为本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陈东辉老师与浙大图书馆古籍馆郑颖老师共同给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上实践教学课

本专业还鼓励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投身古籍保护实践,服务社会。2023年8月14日至9月6日,2020和2021级古典文献学专业的沈锴丽、周懿佳、赵书奕、叶宣延等同学作为志愿者,赴杭州径山万寿禅寺全程参与了“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浙江径山行”古籍保护活动。在本专业及浙江省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老师的指导下,协助径山寺完成了全寺共计60函143部475册古籍的普查工作。

真大成教授带领本专业同学参加“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浙江径山行”

本专业特别注重课外文化活动建设。系列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谊,也极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志趣。举办“有册有典”系列讲座,邀请学术界、出版界、文博界、考古界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分享他们的治学和工作心得,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师生共同参与举办“经典研读会”,通过精读原典,培养文献意识,提高文献检索和分析能力。每年组织专业师生开展2-3次校外文化考察,开展实地教学。如前往湖州南浔嘉业堂,现场讲解近代藏书史;走进杭州孤山文澜阁,开展以《四库全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游览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结合实物讲解汉字形体流变与书法、篆刻艺术;参观上海博物馆,立足其青铜部、玺印部馆藏展品,开展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专题教学等。

本专业也非常重视新媒体在教学育人中的作用。2022年创建了“ZJU古典文献学专业”微信公众号,师生共同维护和运营,定期推送本专业教学、科研、讲座、读书会、外出考察等活动的报道,并开辟与古典文献学相关的各类栏目,刊载经典论文和最新成果,使之成为学生了解学术前沿、获取新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本专业的影响力。

周公敢先生为本专业师生开展讲座

本专业师生专程赴杭州文澜阁开展以《四库全书》为主题的现场教学

本专业培养人才,不仅重视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注重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知识报国、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专业各年级的班主任均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以便更好地在专业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实际的指导和帮助。本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习班会、生活班会制度,专业主任、副主任在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和参与各年级的班会,及时了解和回应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诉求。针对同学们在进一步深造、出国、求职等方面产生的困惑,本专业持续举行“学长经验交流会”,邀请上一届在升学就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长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树立奋斗目标。

四十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500多位优秀的古典文献学专门人才,遍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出版社、图书馆、博物馆、党政机关、公司企业,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在高校任教的毕业生,不少先后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成果丰硕,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