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邓广铭、周一良、王永兴、宿白、田余庆、张广达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所开创的事业,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中心也通过编辑集刊、举办学术活动、设立奖项等方式,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成果交流和共同发展。凭借深厚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学术声誉,中心名列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海内外公认的中国古代史研究重镇。

代表成果:

1983年邓广铭先生主持整理标点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本书收集了宋朝群臣的奏章共一百五十卷,上百篇对研究宋朝的政治、军事以及宋朝的宫制等多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1:宋朝诸臣奏议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参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整理工作,2003年至2013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时期吴国的简牍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牍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7)的年号。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2012年至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接受捐赠而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3300多枚竹简,抄写年代大约在西汉中期。竹书内容全都属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略”中的各大门类。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图片2: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荣新江主编《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自2024年开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目前已经出版60册。此书是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持的“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该工程被列入“2021—2035国家古籍整理工作规划”和“‘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是中国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共同推进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图片3: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合作“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项目,中国历代人物传记数据库系在线的关系型数据库,其远程目标在于系统性地收入中国历史上所有重要的传记数据。截至2024年2月为止,本数据库共收录约535181人的传记资料,这些人物主要出自七世纪至十九世纪,本数据库现正致力于增录更多明清的人物传记资料。本数据库除可作为人物传记的一种参考资料外,亦冀可敷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之用。运行至今,已经受到国内外广泛学术赞誉。

科研项目: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等,如邓小南承担“7至16世纪的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10-13世纪政治与社会再探研”,朱玉麒承担“清代西北边疆平定与国家认同”、“清代新疆稀见史料调查与研究”,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孟宪实承担“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书整理与研究”等,胡鸿承担“中古中国多元传统的竞争、互动与交融研究”,荣新江承担“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记丝绸之路史料的辑录与研究”,朱凤瀚承担“基础与互动:公元前两千纪的商王国与欧亚草原研究”,等等。

获奖项目:

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华书局2008年6月出版。新出土吐鲁番文献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墓地大规模发掘之后,截止到2006年为止陆续出土及收集的文书、墓志、碑铭等原始资料。本书在整理、释读上述文献资料的同时,结合墓葬的时代和随葬品的组合,力求更加全面准确地揭示出有关文献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以期超越20世纪对吐鲁番出土文献的研究水平。本书荣获2010年“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荣新江主编《向达先生敦煌遗墨》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刘浦江主持整理《辽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6年月出版,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朱玉麒主编整理:[清]王树枬等纂修《新疆图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第一次综合了三种《新疆图志》的全本,做全面的标点、校勘,第一次将分离的图、志合刊,第一次为本书配置了人名和地名索引。本书荣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2019年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苗润博《〈辽史〉探源》2021年获第十一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一等奖,2024年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