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本所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2002 年在历史文献学下增设“儒学文献研究”方向。2004年在“专门史”下增设“中国经学史”方向,招收儒学与经学研究生。2005年,又申请在“历史学”下增列“中国儒学”博士专业点,获得教育部批准。

2009年,本所积极争取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支持,在四川大学共建“国际儒学研究院”,为川大儒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了固定平台。2011 年,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设“纳通儒学奖”,激励四川乃至西部儒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至今已评选十届,近300人次获奖,对推动西部儒家学术研究、儒学精神弘扬、儒学人才培养、区域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本所申请成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2017年接受国际儒学联合会委托,从事“中国儒学试用教材”编撰。目前,已完成十余种儒学教材的书稿,陆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21年,四川大学被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吸纳为首批招收“儒学专项”博硕士研究生的单位,由本所主要负责,四川大学在儒学高等人才的培养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举行读经会,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和奖学金

人才培养方面,早期为配合《儒藏》编纂,强调“专经”研究。在此培养模式下,现已毕业的硕士、博士生中,学位论文已经有“易学”(金生杨)、“诗经学”(李冬梅)、“尚书学”(王小红)、“春秋学”(张尚英)、“周礼学”(夏微)、“孟子学”(张荷群)、“论语学”(詹勇)、“仪礼”与“礼记学”(潘斌)等专题。他们通过专经文献的调查研究,既夯实了基础,也熟悉了专经,还在目录学、校勘学和经学史等方面获得了系统训练。别而视之,则自成个人专经研究之特长;合而观之,则庶可成为经学研究之集体优势。目前,该批学位论文大多纳入“儒藏论丛”系列丛书出版。早期“专经”博士大多业已成为各单位的学术骨干。

“儒藏论丛”系列丛书

近年来,本所依托四川大学历史学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平台与四川大学交叉学科“经典阐释学”,招收专项博士研究生。培养“历史文献学”“中国儒学”“专门史”“经典阐释”“生命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等专业方向硕士、博士与博士后。推进历史文献学、中国儒学学科和新蜀学学科建设,继续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共同完成国际儒学联合会委托项目“中国儒学试用教材”编撰与儒学学科建设计划、国际汉学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本所培养历史文献学、儒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人员近200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教学、科研、文化部门,业已成为历史学、儒学研究和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课程设置方面,本所开设历史文献学、儒学、巴蜀文化相关课程。形成《儒学概论》《儒家要籍研读》《中国儒学》《巴蜀文化》(合作)等精品课程(含慕课)。其中,《中国儒学》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智慧树、大学慕课精品课程,为全国多个大学数万学生所选修。

《中国儒学》是关于中国儒学历史及其内涵的概论性课程。全课64学时,分别介绍儒学的历史演变,历史分期,各其概况和发展特征;儒家经典及其内涵;儒家思想及其特征;儒家教化与德教精神;儒家信仰与三统观念;儒家修养与君子人格;儒家女教及淑女风范;儒家的基本精神和学习方法。

慕课《中国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