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简介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原名“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93年改今名,简称“古籍所”),成立于1983年4月。2000年10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古籍所合并入院。

南开大学古籍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高校古委会”)直接联系的单位之一,每年从高校古委会获得经费资助,以开展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并招收培养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的硕、博研究生。

建所初期,由历史系杨翼骧教授担任所长,中文系王达津教授担任副所长,孙香兰教授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1989年,郑克晟教授出任所长,赵永纪教授出任副所长。1993年,赵伯雄教授任所长,邓安生教授任副所长。2013年,陈絜教授接任所长。

古籍所现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理研究员1人。成员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次、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2人次、南开大学“百名高端学术带头人”英才教授岗1人次。全所同仁每年基本能在高等级、高质量的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左右。

南开大学古籍所建所之初其科研侧重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史学史、古典文学、训诂学诸领域,尤以清代集部文献整理、史学史、经学史、先秦史为特色,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与古委会项目,以《清文海》(高校古委会大型系列项目,郑克晟教授主持,2010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儒藏(精华编)》清代集部校点整理(“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赵伯雄教授主持,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为典型。此外如杨翼骧教授《史学史资料编年(1-3)》(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1999年出版)、赵伯雄教授《周代国家形态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经史文存》(中华书局,2022年)等专著,以及赵伯雄教授《春秋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本,2014年)、《春秋经传讲义》(人民出版社,2012年)、《春秋左传史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等春秋学系列著作,均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充分彰显出南开大学古籍所的学科底色。

近十余年来,受各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与外力作用的影响,南开大学古籍所科研人员编制受限较大。根据人员配置等实际条件,对研究范围作出相应调整,除了继承发扬前辈学者所奠定的清代文献整理与研究、经学史、先秦史等优势领域,进一步拓展了文字学与训诂学、出土文献(甲骨、金文)整理与商周史地研究等新方向。经由所内同仁的共同努力,目前在甲骨金文地名整理与商周地理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开新体系,古籍所也成为国内最为重要的先秦史研究中心之一,在基层组织、基层社会、商周古史重建等学科研究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

南开大学古籍所人事工作目前归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统一管理,考评机制与具体细则由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考核指标整体偏重于历史学科。所内人员除了正常的科研,同时须承担历史学院本、硕、博课题的教学任务。

在未来发展规划方面,首先须持续强化队伍建设,继续争取在科研人员数量上有所突破,尽快建成一支老中青搭配合理、科研能力突出的精干队伍。科研方向则以甲骨、金文地名资料整理与商周地理研究为抓手,争取在出土文献整理与先秦古史重建等领域持续作出重要贡献,形成系列标志性成果。同时,具备深厚学术传统的经学与经学史、清代学术等领域,仍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教学科研团队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历史学院52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