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1971年学校成立的二十四史标点组,负责《宋史》的标校以及《国语》《尉缭子》《荀子》等古籍的整理。1978年改名为古籍整理研究室,时任历史系第一副主任的程应鏐先生兼任研究室主任。1983年与《汉语大词典》上海师大编纂组合并,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的研究所之一。程应镠先生任首任所长,杨金鼎先生任副所长,马茂元先生任顾问,同时聘请富寿荪、钱伯城、魏同贤、顾学颉、胡道静等知名学者担任兼职研究员。上海师大古籍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本、硕、博全面培养资质的古典文献学科。

(图1: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会暨古典文献专业开学典礼留影)

1984年, 由程应镠先生领衔申报的“古籍整理与研究”成功获批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学科,这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个重点学科。近年来,古籍所相关学科研究得到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的支持。

(图2:1980年代程应镠先生在指导学生)

古籍所历任所长有程应鏐、朱瑞熙、陈伯海、范能船、虞云国、朱易安、戴建国和张剑光,钟翀为现任所长。现古籍所设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教研室,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90%具有博士学位。现有本科生121人,硕士生46人,博士生41人。

1978年,古籍整理研究室参与了全国首批研究生的招生,有古籍整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六人。现古籍所有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教师中有11人担任博士生导师,18人担任硕士生导师(含博导)。

四十年中,古籍所教师先后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唐宋基础文献,屡获全国和上海各类科研和图书奖项,并且编纂出版了上百种学术著作,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汉书补注》《文献通考》的点校,《全宋笔记》《唐诗汇评》《唐诗书目总录》《唐诗文献学集粹》《东亚唐诗选本丛刊》《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朱子语类汇校》的编纂和整理等。近年来,古籍所教师承担或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6项,此外还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类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数十项。

(图3:古籍所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时任所长戴建国发言)

四十年以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逐步形成以整理研究唐宋古籍为主的研究特色,古籍所成立之初即分为史学研究室、文学研究室、工具书编纂研究室、索引编纂研究室。未来古籍所将延续前辈传统,以唐宋典籍为中心开展文史典籍的整理和工具书编纂,以及文学、历史、语言、思想等方向的学术研究,赓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