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简介

本所创始人张舜徽先生“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张舜徽《八十自叙》)。其撰述宏富,从《说文解字约注》、《郑雅》、《郑氏经注释例》、《演释名》、《旧学辑存》等小学著作,到《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二十五史三编》、《史学三书平议》、《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清人笔记条辨》、《清人文集别录》等史料校理,再到《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清代扬州学记》等理论体系的建构,再到当代史《中华人民通史》的结撰,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既为后人留下了学术经典,也提供了清晰崇正的治学门径。

张舜徽先生为本所开创了历史文献校理、文献学理论与史学理论研究、学术史梳理并重的科研传统,成为本所的宝贵遗产。四十年来,本所同仁继承这一传统,切磋覃思,笔耕不辍,成果斐然。

科研项目方面,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庄学史”、“杨雄与《太玄》研究”、“西汉用《诗》研究——西汉《诗经》学现实功用的全面考察”、“中国老学通史”、“竹简《文子》复原与研究”、“宋元伊洛《春秋》学研究”、“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稀见惠栋《十三经注疏》批校本整理及其汉学思想”等;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儒藏》的南宋文集数十种、《中华大典》训诂分典和物质民俗分典的编纂;主持国家宗教局重点项目《老子集成》、中国道教协会项目《中华新道藏》老学部分;承担古委会项目十多项,包括《二十四史全译》中的《魏书》《北史》、“中国古代民俗文献整理与研究”、“《隋书》新注”、“《皇清经解》主题词索引”、《梁溪全集校注》、《太玄集义》、《旧五代史汇考》、“翼雅丛编”、“《孝经》整理研究史”、《广成集辑校》、“清代《大学》《中庸》著述汇编”、“《刘恭冕集》编纂整理”、“卢文弨《周易注疏》批校本整理与研究”等;参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重点项目《续修四库全总目提要·史部》等。

论著方面,出版著作两百多部、论文千余篇。张舜徽先生著述等身,已如前述,《张舜徽集》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付梓之后,影响更加广远。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周国林《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等专著,并且由本所成员主编多期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历史文献研究》。

21世纪以来,本所同仁在道家文献与思想研究、文献学理论、《春秋》学、清代学术史等方面撰述更加集中。董恩林著有《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文献论理与考实》等,刘韶军著有《日本现代老子研究》、《先秦诸子著作的文本研究》等,熊铁基、刘固盛、肖海燕合著《中国庄学史》,刘固盛著有《道教老学史》、《老子与老学思想研究》等,王玉德著有《方士的历史》,周国林著有《文献·文献学·文献学家》等,张固也著有《古典目录学研究》、《新唐书艺文志补(增订版)》等,黄觉弘著有《唐宋<春秋>佚著研究》、《汉魏春秋学与文学》等,许刚著有《张舜徽的汉代学术研究》、《先秦孝文化史》等,陈冬冬著有《春秋公羊传通释》、《清代曲阜孔氏家族学术研究》、《李道平及<周易集解纂疏>研究》、《公羊学与清代学术论集》,黄政著有《考据与救世:晚清学政江标日记和信札研究》,樊宁著有《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成书新探》等。

获奖方面,《资治通鉴全译》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说文解字约注》获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李国祥等主编《明实录类纂》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荣誉奖,熊铁基、刘韶军等《中国老学史》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二等奖,熊铁基、刘韶军等《中国庄学史》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三等奖,姚伟钧《中国传统饮食礼俗研究》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另外尚有省市奖励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