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简介

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第一批在部属高校中建立的11所古籍整理研究所之一,是持续接受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研究机构。第一任所长由吴富恒校长兼任,副所长为殷孟伦教授和萧涤非教授,董治安教授任常务副所长。第二任所长董治安先生,第三任所长刘晓东先生,第四任所长郑杰文先生,现任所长王承略教授。

1987年获得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该专业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近四十年来,经过几代山东大学古籍所学人的努力,古籍整理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两汉全书》照片

1.古籍整理:经部书整理有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受毛泽东主席关注。史部书整理有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南齐书》,卢振华先生点校《南史》《梁书》,张维华、王仲荦先生点校《陈书》等。子部书整理有高亨先生《老子正诂》《老子注译》《诸子新笺》《庄子今笺》《商君书注译》《墨经校诠》等。集部书整理有陆侃如先生《文心雕龙校注》、萧涤非先生《杜甫全集校注》。

以大项目为重点,列入高校古委会“九全一海”的《两汉全书》,由董治安先生主编。《两汉全书》历时14载,共36卷,1300多万字,收录了870余名两汉人物的论著,包括专著,别集,以及诗文辞赋、经籍传注、小学字书及石刻简牍资料等,是两汉现存文献最为完整的大型丛编。《两汉全书》不仅有力推动了两汉历史的断代研究,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面总结,是一项全民族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今古籍整理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2011年11月《两汉全书》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杜泽逊教授承担的“《五经正义》汇校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尚书注疏汇校》获2018年度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类十佳图书奖、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2020年)、2021年山东省第三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王震副教授《司马法集释》和辛智慧副教授《春秋正辞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2.古典文献学研究:郑鹤声、郑鹤春先生于1930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第一次提出了文献学学科的概念,是首部以文献学命名的学术专著。黄公渚先生的古文献学、目录版本学研究,亦具开创意义。王绍曾先生的《山东文献书目》,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郑杰文教授主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获第三届“华人国学成果奖”(2018年);杜泽逊教授的《文献学概要》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文献学”权威教材之一,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王承略、刘心明教授主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2020年12月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杜泽逊教授《四库存目标注》获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2022年)。

3.学术史研究:中青年教师多倾向于学术史方面的研究,王小婷副教授《清代〈文选学〉研究》;江曦副教授《清代版本学史》;任增强副教授《英美聊斋学研究》均在各自学术领域受到关注并获得相关学术成果奖励。

4. 创办三种学术刊物:《汉籍与汉学》自2017年11月创刊,一年二辑。旨在推介海内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全球汉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发刊以来,受到海内外学界的支持和关注,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奖,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21年4月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国学茶座》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国学茶座》创刊于2013年,已出版34辑。《国学季刊》系尼山学堂论文集,创刊于2016年,每年出版两期,已出版26期。目的是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能够培养出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汉籍与汉学》照片

近五年,本所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4500余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含古籍整理)130多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50余篇。乘着两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意见》的东风,努力创造新的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