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以来一直重视科研,经过多年发展,始终坚持以传统语言学为根基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提倡实证,杜绝浮华,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一、先秦文献整理与研究,其中楚辞研究、礼学研究等方向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二、汉魏六朝文献语言研究,其中中古汉语词汇史和汉语词汇语义理论的研究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卓越成就;三、敦煌学研究,以整理研究敦煌文献为主,其中经部、子部、史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以及俗字研究、写本文献研究等始终处于国内引领地位;四、宋学研究,其中古代官制研究、科举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古代思想史研究也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五、境外汉籍与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其中东亚汉籍的整理与研究、浙江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不断推出具有规模效应的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与赞誉。

本所教师在历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评选中屡获佳绩,如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束景南《朱子大传》获二等奖;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获第三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王云路《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和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获三等奖;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张涌泉等《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和龚延明等《宋登科记考》均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王云路等《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和龚延明等《宋代登科总录》均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此外,王云路、王诚的《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和张涌泉的《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研究》分别入选2014年度和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宋代登科总录》

近五年来,本所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4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考古学报》《“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集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著作70余部。浙大古籍所融多学科的研究力量于一体,崇尚实证,拒绝浮华,以重大项目为学科建设的平台,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团队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积极策划、着力推进凝聚集体智慧的大型项目,培育和产出引领性、标志性成果。

龚延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煌煌3000万字之巨,历时二十年,被誉为21世纪科举学研究第一大工程。同时,由其团队合作完成的《历代进士登科总录数据库》于2019年由中华书局旗下古联公司上线,有力推进了数字化技术在古籍整理和保护中的应用。

张涌泉教授主持编纂的《敦煌文献合集》是“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和许建平、关长龙两位教授十年合作完成的《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相继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等荣誉。近十余年,张涌泉教授组建学术团队,对敦煌残卷进行全面研究,“敦煌残卷缀合总集”被列入国家“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研究工程”,并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立项。

《敦煌经部文献合集》

王云路教授主持编纂的大型中华礼学文献集成《中华礼藏》,集合全所科研人员之力,并借助校外专家学者之智,拟对海内外现存全部传统礼学文献(截至1911年底)进行整理、点校和研究,现已出版30册,累计完成1500余万字。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以名列首位的绝对优势入选浙江大学出版社年度好书。《中华礼藏·礼经卷·礼记之属·礼记正义》一书获得第三届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本项目还受到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启动了中华礼学文献数据库建设,目前数据库一期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

《中华礼藏》

王勇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亚笔谈文献整理与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他主编的《东亚笔谈文献研究丛书》和《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冯国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释氏碑志的辑录整理与综合研究”和余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吐鲁番出土汉文与民族语文数术文献综合研究”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本所教师目前在研的还有贾海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出土文献与礼乐文明研究”、冯国栋的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宋元禅宗清规辑校”, 四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许建平的“敦煌经学文献综合研究”、窦怀永的“敦煌写本避讳字汇考”、朱大星的“吐鲁番出土诸子文献综合研究”、王诚的“字词关系视角下的汉语复合词形成与演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卢鹭的“梵汉语言接触视角下的早期译经词汇新质研究”、陈瑞峰的“元前比丘尼碑志塔铭辑录与研究”。这些科研项目充分展现了本所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也反映了本所教师的科研热情。相信在这个基本动力的推进之下,我所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大、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