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简介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的前身是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1982年9月6日,杭州大学向浙江省高教局并教育部提交成立古籍研究所的申请报告,1983年4月2日教育部高教司发文同意浙江省高教局报告,4月18日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正式成立,首任所长是姜亮夫先生。创始之初,我所即为当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十四个研究所之一,更是资助经费最多的五个研究所之一。建所初期,老一辈学者克服种种困难,为古籍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3年9月,受教育部委托,姜亮夫先生开办了全国首届敦煌学讲习班。1985年3月至6月,又先后举办了“先秦两汉文学”讲习班和“元明清文学”讲习班。1984和1986年,本所受古委会委托承办了两届全国高等院校古籍研究所所长会议。我所教师积极参与古委会集体项目,对《全明诗》《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等的编撰多有贡献。此外,还积极推进学会建设,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和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的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籍所初期的科研以整理姜老文稿为重点,同时设立“孙诒让遗书”“敦煌文献整理”“陈汉章《缀学堂文稿》”等集体项目,还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论文报告会,并先后出版了《文史新探》《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古文献研究》等论文集。古籍所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才的培养,姜先生为入校新生手订培养方案,设计了专业课程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模式,在典籍导读和小学、文献学基础课之外,邀请校内外专家作诸如经学源流、天文历算、历史地理、佛道概论、中国艺术、古代科技等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这一时期培养的人才不少在日后成长为活跃在学界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1986年古籍所师生合影,前排左起:郭在贻、雪克、平慧善、徐规、姜亮夫、沈文倬、刘操南、王荣初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古籍所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在楚辞学、三礼经学、中古汉语、职官科举制度、敦煌语言文字、朱子学等方向上均成绩斐然。姜亮夫先生的《楚辞通故》博涉诸多学科,是“集大成之巨著”,堪称楚辞学研究的百科全书,获评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姜老早期的研究生崔富章教授继续推进楚辞研究,主持完成了约800万字的《楚辞学研究丛书》(含四部著作:《楚辞集校集释》《楚辞论评集览》《楚辞著作提要》《楚辞学通典》)。沈文倬先生毕生致力于“绝学”,被誉为“今世治礼经者之第一人”,“对研究古代礼乐文明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也确立了我所在三礼经学领域的引领地位。本所的大型项目《中华礼藏》正是对沈先生学术传统的礼敬与继承。徐规先生是著名的宋史专家,他的弟子龚延明教授是宋史界公认的当今官制研究“成就最大的一位”,其代表作《宋代官制辞典》被推许为“二十世纪继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束景南教授以朱子学与理学为基点,延伸到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朱熹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专著《朱子大传》获第二届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图书奖、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古籍所教职工合影

敦煌学是“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是国际上的显学,也是原杭州大学的学术高地,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诸先生的相关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张涌泉教授在敦煌俗字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他的引领下,俗字研究逐渐成为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改变了俗字研究在我国文字学领域中长期的空白和半空白状态。本所的中古汉语研究,同样得到学界公认,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继承老一辈学者治学精神和方法的基础上,王云路教授在中古词汇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她的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被誉为“填补汉语史研究大段空缺的一块块基石”。

1998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相应地改名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01年,本所成立先秦文献、中古语言文献、敦煌学、宋学四个研究室,经过重组,研究力量更为集中,研究特色更加鲜明。另外,以本所教师为主,相继成立了敦煌学研究中心、宋学研究中心、楚辞学研究中心、中华礼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古籍所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于1994年、2000年两次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浙江省文科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本所在发展历程中,建立了稳定的学术队伍,形成了浙江大学的人才高地。四十年中,1人获聘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人获聘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入选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获评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人入选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多人在全国性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各项人才入选人数均居浙大文科研究机构前列。

浙大古籍所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六〇后学术中坚已在起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如贾海生的礼学研究站在学术的前沿,重视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互证;许建平的敦煌经籍研究考证精细、逻辑严密,堪称典范;关长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礼俗文化史研究视野开阔,兼及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高亦睿(Imre Galambos)的中古写本学、敦煌学、西夏学研究具有国际影响。七〇后、八〇后、九〇后学术骨干也在不断地取得优秀成果,如冯国栋的汉文佛教文献研究,余欣的中国古代博物学、中古宗教社会史研究,朱大星的敦煌道经研究,金少华的文选学研究,窦怀永的敦煌写本、避讳研究,王诚的词义训诂研究,卢鹭的译经词汇研究,赵江红的天文学史研究,陈瑞峰的佛教文献、敦煌写本研究。为进一步增强学科实力,巩固和提升学科优势,保证学科的持续发展,本所正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学术骨干和新生力量。

2022年古籍所教职工合影

四十年来,浙大古籍所由幼而壮,奋发前行,秉持赓续文脉的初心,发扬务实求真的学风,成果丰赡,薪火相传。春华秋实四十载,继往开来新征程。本所将努力保持并进一步加强在传统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脚踏实地,笃行不怠,同时着眼长远、关注前沿,把握学术发展趋势,开辟和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展现新的面貌和活力,为古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古籍整理研究人才的培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