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始建于1959年,是在齐燕铭、翦伯赞、吴晗、金灿然等前辈学者倡议下,经中央批准,在北京大学设立的,是当时全国高校中唯一培养古文献学研究与古籍整理专门人才的学术机构。本学科于1981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博士点,1988年成为全国古文献学领域唯一的的重点学科。六十余年来,本学科名家辈出,魏建功、周祖谟、阴法鲁、金开诚、裘锡圭、孙钦善、严绍璗、倪其心、安平秋、董洪利、李零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此任教。目前教研室共有在职教授8人(含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含副研究员1人)、新体制长聘副教授3人,新体制助理教授2人。

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逐步探索出一套将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目前专业下设古典文献学与古文字学两大研究方向。开设的本科生基础与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典籍概要”“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文工具书”“原典精读” “文字学”“训诂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等,研究生课程主要有“古文献学研究”“古文献学术前沿讲座”“古籍整理的理论与实践”“小学经典导读”“古文献学讨论班” “中国经学史研究”等。近年来又新开设了“古代文献研究中的数字人文方法”等课程,本专业还承担了中宣部2022年古籍数字化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数字时代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适应智能时代古典文献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本专业还与敦煌研究院共建了协同创新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组织本科生赴敦煌考察实习。

六十余年来,本专业共培养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生300余人,博士生300余人,其中很多人到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工作,已成为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和教学的骨干人才。在全国高校古委会举行的“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评奖活动中,本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奖人数、获奖等级均名列前茅。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本专业在古籍整理研究方面不断拓展新领域,老一辈学者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逐渐形成了以海外汉学与汉籍研究、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宋明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等研究特色和重点研究方向。今后,本专业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学科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